中國西藏網訊 近日,2022年西藏科技重大專項課題“西藏考古知識圖譜關鍵技術研發”開題論證會暨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部主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認為,該課題的獲批立項對西藏民族大學、西藏考古乃至中國考古都很有意義。
圖為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卡若遺址出土的陶器。2021年,西藏昌都卡若遺址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活起來”要有途徑、手段,西藏考古知識圖譜關鍵技術研發在全國可起到引領示范作用
“中國現代考古學在去年迎來了百年誕辰,積累了非常豐碩的成果,但是還有很多停留在學術層面,一般民眾還不夠了解。”王巍說,“雖然像三星堆那樣吸引眼球的考古發現能夠獲得上百億人次的關注度,但是很多考古成果還沒有廣泛地被民眾熟知,包括西藏考古。”他認為,西藏考古知識圖譜關鍵技術的研發,對于西藏歷史文化研究、普及宣傳有著重要意義,我們國家的很多區域都應該研發考古知識圖譜。從這個角度來看,西藏可以起到引領示范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廣大考古工作者增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強調“要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具體怎么做,要有途徑,有手段。王巍覺得考古知識圖譜就是一種很好的嘗試,希望課題組能夠抓住這個機會。他指出,2021年10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就曾提出“面向文物防、保、研、管、用等五大需求領域,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部署‘文物保護利用科技創新’等研發任務,突破一批關鍵材料、工藝、裝備和集成技術”“研究構建文物知識圖譜,開展文物展示傳播技術創新應用示范”。
圖為2021年,西藏民族大學實習生對布達拉宮藏經進行記錄和統計
圖為2021年,西藏民族大學實習生在布達拉宮藏經閣拍攝古籍文獻
關于“西藏考古知識圖譜關鍵技術研發”課題,王巍提出了自己的期望。
他認為,課題組首先要做好西藏考古知識體系內在邏輯的梳理,立足西藏現有考古資料,整理清楚西藏考古的主要成果,做好基礎研究工作。
“中國現代考古學發展100多年,我覺得最重要的標志之一,就是各種自然科學技術手段日益廣泛的應用。”2002年,王巍與北京大學趙輝教授領銜啟動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這個工程最大的特點,就是動用所有自然科學的學科來參與考古,以及對考古發掘獲得資料的分析,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質等等,大眾能夠想到的學科全都參與了。
在這個過程中,王巍深深體會到,跨學科協同是不容易的,因為各個學科都有自己的學術體系和思維方式,是否能夠溝通協調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項目的成敗。他希望計算機等理工學科能夠多了解西藏考古成果及其豐富內涵,足夠認識到其重要性,進而主動地進行創造性思維,真正做到有機結合;希望課題組能夠在人文學科與理工學科協同研究的方法上做出有益探索。
王巍認為,研究最終還是要面向社會,服務社會,希望課題組加強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促進西藏文物考古與文化旅游等事業的發展,同時也促進考古文博專業教學水平的提高。他說:“中國考古學會包含了邊疆考古專業委員會,還有各個時段考古、科技考古的專業委員會,都會為課題的順利開展提供幫助。”
圖為2021年,西藏民族大學實習生在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扎囊縣進行文物登記、測量、描述工作
圖為2021年,西藏民族大學實習生在統計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下轄1個市轄區、17個縣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考古“新青年”的一個發現,也許改寫歷史,這是考古的獨特魅力所在
2021年,西藏民族大學成功獲得文博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成功申報西藏自治區唯一的考古學本科專業,并開始招生。對此,王巍覺得要為學校領導有這樣的決策眼光點贊。他在祝賀之余抱有很大期待,因為西藏確實太重要了,相關人才非常缺乏。
“2006年至2017年,我曾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多次去到西藏,深感幅員面積如此之大,遺跡遺存如此豐富,但是專業隊伍比較薄弱。”王巍不禁感慨,“一個剛出校門的年輕學者的一個不經意的發現,就有可能改寫歷史,這是考古專業的獨特魅力所在。希望民大把考古文博做好,為西藏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他回憶道,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考古最新發現及其意義為題舉行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經過幾代考古人接續奮斗,我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考古發現展示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展示了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
2021年,仰韶文化發現暨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紀念大會在河南省三門峽市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代表黨中央向全國考古工作者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王巍深受鼓舞,他認為,中國現代考古學走過百年歷程,科學化、大眾化、國際化是我們取得的重要成績,也是今后前進的方向。
今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進行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王巍應安排就這個問題進行講解,提出了工作建議。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發表了重要講話,闡明了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意義,提出了具有長遠指導意義的指示要求。
王巍始終記得習近平總書記的原話——“要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廣泛宣傳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導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更好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他覺得,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重視考古文博工作的意義所在。
王巍認為,在這樣的大好背景下,西藏民族大學的考古文博專業得以發展進步、“西藏考古知識圖譜關鍵技術研發”課題獲批立項,應該說是西藏自治區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舉措。他感到,作為考古工作者,包括該課題組的相關工作人員,要好好體會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為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發揮作用。(中國西藏網 記者/李元梅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