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地區已經寒風料峭。噶爾縣昆莎鄉73歲的次仁拉松老人在早已供暖的屋內喝著酥油茶,心里暖意濃濃。他是西藏6000余名實現集中供養的特困老人之一。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西藏50-59周歲人口40.16萬人,占全區人口總數的11.01%,60歲以上老年人31.08萬人,占全區人口總數的8.52%。養老成為大家越來越關注的熱點。近年來,西藏自治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健全。
完善政策體系保障。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印發《進一步做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加強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推進養老機構監督管理“雙隨機 一公開”》等政策文件,統籌規劃部署全區養老服務工作,讓養老服務有章可循。同時,出臺《養老機構星級評定辦法》《老年人綜合能力評估辦法》《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運營管理辦法》《農村幸福院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等辦法意見,明確和規范養老服務工作。一系列養老服務的法規政策和指導性文件的出臺,為西藏養老服務業高水平高質量發展提供法規政策支撐,使具有西藏特色的養老服務政策框架體系基本形成。
鼓勵、引導和支持多種力量參與養老服務。近年來,西藏因地制宜構建多元化養老體系。一方面,努力培育本土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截至2021年底,西藏扶持引進玉拓趣贊康養有限公司、愛長輩集團、三槐集團3家養老服務企業,并在拉薩市范圍推廣培育孵化專門從事基本養老服務的本土社會組織模式。同時,積極鼓勵引導養老服務企業或社會組織承接運營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另一方面,推進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深度融合。2018年11月,西藏首家醫養結合機構“西藏阜康醫院醫養結合中心”正式啟動,不僅可以免去老年人在醫院、養老機構、家庭之間的奔波,還可以讓老年人享受專業化、全方位的健康服務,實現民生資源的集約優化。
加大資金投入確保“老有所養”。近年來,中央和西藏自治區累計投入近30億元,建設80家特困人員集中供養中心和11家兒童福利機構;累計投入3.6億元,建設61家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累計投入1.02億元建設34個農村幸福院……一系列資金投入極大地改善了西藏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同時,西藏自治區以投入福利彩票公益金的形式向社會組織購買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以社區為平臺,以社工服務站為依托,通過專業社會工作志愿服務團隊加盟,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助醫、助餐、助潔、助急、助浴及精神慰藉等服務,讓老年人擁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每個人都會老去,“養老”作為生命結束前的最后一站,需要更多的溫暖。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不僅考驗著每個家庭的責任,更考驗著社會的養老服務體系。希望更多地老年人能有尊嚴、有溫度、體面地生活。(中國西藏網 文/孫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