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米林縣南伊珞巴民族鄉南伊村,生活著珞巴族、藏族、門巴族、漢族、回族5個民族的群眾。亞夏是南伊鄉土生土長的珞巴女兒,也是南伊村黨支部紀檢委員、婦聯主席。
圖為亞夏(右一)協助村醫挨家挨戶收取村民醫保費用
南伊村是一個邊境村,黨的二十大代表亞夏在巡邊放牧路上堅守了25年。如今,在她的帶領下,南伊村更多的黨員群眾頂風雨、越雪山、涉激流,用腳步丈量國土,以實際行動守護國土。現在的珞巴群眾,人人都把自己當作神圣國土的守護者。
在南伊村,亞夏是巡山守邊的“帶路人”,也是南伊村百姓走向幸福生活路上的“指路人”。
作為黨培養的少數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婦女干部,民族團結的種子從小扎根在亞夏心里。擔任班子成員以來,亞夏經常入戶,在跟村民的聊天中了解情況,并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宣講。在南伊村,各民族之間在共同生產生活中增進了解,在亞夏的引領下,更加相親相愛,和睦相處。截至目前,村內不同民族之間相互通婚的有18戶42人。大家共同澆灌民族團結的種子,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圖為亞夏為大家發放活動紀念品
在南伊村,大多數珞巴人依然只會講珞巴語。為了讓村里人方便跟外界交流,亞夏發揮自己國家通用語言強的優勢,在村子里自發開辦“家庭補習班”。起初大家都不配合,來參加學習的也只有幾個人,都覺得珞巴族就應該說珞巴話。但她依然堅持,積極做思想工作,讓黨員帶頭先學,其他群眾陸陸續續參與。目前,100%村班子成員、75%黨員群眾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通過學習,群眾慢慢看得懂、聽得懂新聞,也方便了跟外界交流,就這樣,群眾多了一個了解外界的‘窗口’”,亞夏的用心也慢慢被群眾體會。
圖為亞夏(右三)在豐收節上為大家發放文體趣味活動紀念品
“2005年的南伊村,還是遠近聞名的‘窮林村’‘砍伐溝’,山上的樹砍伐較為嚴重,村里運送木頭的貨車也比較多。”改變南伊“窮林村”的面貌一直是亞夏心中的愿望。
2009年,南伊溝景區正式開放,借著這股“東風”,亞夏主動出招,利用自身普通話好的優勢,結合當地實際,在南伊村成立了4個民族特色旅游售賣小組,近5年累計創收50余萬元。這讓南伊村廣大黨員群眾看到了出路,大家對改變“窮林村”“砍伐溝”的想法也越來越強烈。
此時,“旅游+生態種植+生態采摘”的思路正好也在亞夏心中逐漸成形,她以種植草莓為突破口,邀請專業技術人員在南伊村開展草莓種植點技術指導,帶領全村婦女種植溫室草莓,有效破解該村婦女組織力量薄弱的問題。如今,溫室大棚內綠油油的草莓株連成片,每年4000株的產值帶動戶均增收2000余元,幫助南伊群眾走出了一條致富路。
圖為亞夏帶領村護林員深入扎貢溝收集水源
在亞夏的積極協調下,南伊村黨支部爭取上級資金建設49個靈芝菌大棚。據介紹,大棚2021年產量14200斤,收益56.8萬元,實現戶均增收9400元。
在帶領群眾致富路上,亞夏吃苦在前,知難而進,常常牽掛群眾所需、群眾所想,贏得了珞巴群眾的一致贊揚。在他的帶領下,南伊村廣大黨員群眾“口袋”越來越鼓,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日子越過越有盼頭,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決心越來越堅定。(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淑 次旦拉姆 素材由林芝市宣傳部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