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9月30日,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自治區昌都市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在拉薩召開。昌都市政府副市長賈新雨從經濟實力、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生態文明、改革創新等五個方面介紹了當地十年間的發展變化。
十年來,昌都市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21年昌都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52.89億元,是2012年89.75億元的2.83倍。
圖為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夜景
圖為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貢覺縣藏東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阿旺綿羊羊舍
賈新雨說,昌都市清潔能源開發加快推進,以金沙江和瀾滄江為主的水風光儲“一基地、兩示范”建設有序推進,目前建成電力裝機容量62.08萬千瓦;工業總產值從2012年的5.94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84.48億元,年均增長34.3%;2021年接待區內外游客突破258.85萬人次,較2012年增加187.05萬人次;2021年昌都市糧食總產量達到20.05萬噸,農牧業總產值由2012年的27.73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55.04億元,年均增長7.92%。
十年來,昌都市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開工建設,機場高等級公路昌都至加卡段建成通車,邦達機場二期改擴建竣工投運。截至2021年底,昌都市公路通車總里程19457公里,較2012年增加8748.54公里,11縣(區)全部通暢,鄉(鎮)通暢率達98.4%,建制村通暢率達77.2%,具備條件的自然村通公路,具備條件的鄉(鎮)、建制村通客車率分別達100%、90%。川藏聯網工程建成,結束了昌都電網孤網運行、長期缺電的歷史,“三區三州”農網改造升級項目全面竣工,主電網人口覆蓋率從2012年的21%提高到96%。農村飲水安全覆蓋率達100%。4G網絡全覆蓋,5G信號實現主城區覆蓋。城鎮化率從2012年的11.13%提升至27.89%。
十年來,昌都市民生保障穩步提升。堅持財政支出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五個100%”教育目標全面實現;大骨節病、包蟲病等地方病得到有效防治,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1歲;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5%以上,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參保率達98%、城鎮職工參保率達100%,有意愿的“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和孤兒集中收養率均達100%;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9%以上,城鎮累計新增就業5.7萬人,農牧區富余勞動力累計轉移就業120萬人。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159元,是2012年4962元的3.1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0586元,是2012年15593元的2.6倍。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
圖為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的千年古鹽田
圖為西藏自治區昌都市類烏齊馬鹿自然保護區
十年來,昌都市生態文明優先創建。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零引進“三高”企業和項目;成功申報國家生態園林城市,2019年昌都市被生態環境部授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稱號并掛牌,成功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區)2個,示范鄉(鎮)、街道27個,示范村(居)251個;重點河流湖泊和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達到國家Ⅲ類標準,大氣環境質量優良率達到100%;森林覆蓋率達到34.78%,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78.04%。
十年來,昌都市改革創新持續深化。累計取消和下放市本級行政審批事項273項,企業前置審批事項壓減到35項、精簡86%;“互聯網+政務服務”網上可辦率達90%以上。堅決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累計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負21.92億元,非公經濟組織和注冊資本年均分別增長13.24%、68.03%;跨省異地就醫實現直接結算。(中國西藏網記者/王媛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