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笨萍紕撔率且I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F代社會,科學技術對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和貢獻越來越顯著和突出,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和作用被深入挖掘。
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高度重視科技事業。從革命時期高度重視知識分子工作,到新中國成立后吹響“向科學進軍”的號角,到改革開放后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從深入實施知識創新工程、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不斷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型國家,到黨的十八大后提出創新是第一動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科技事業在黨和人民事業中始終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發揮了十分重要的戰略作用。
“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一批重大科技成就,大幅度提升了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三峽工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青藏鐵路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建設成功,大幅度加快了中國現代化進程?!版隙鹞逄枴睂崿F地外天體采樣返回、“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我國首個可操縱的超導量子計算機體系“祖沖之號”成功問世、疏浚重器“天鯤號”首次試航成功……一系列科技創新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推動我們國家邁入了世界科技大國的行列。事實證明,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
科技工作者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肩負著歷史使命,他們利用自身知識和智慧,在科學研究、科技創新、工程開發等科技活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動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鄧稼先接受研制核彈重任后,直到1986年臨終前,他的身份才被披露;黃旭華一“潛”30年,為研制核潛艇不得不虧欠親情;黃大年“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用生命開拓中國的地球深部探測事業;南仁東放棄300倍高薪,回國造出領先世界的“中國天眼”;袁隆平,在數年的時間內就解決了十多億人的吃飯問題,有力回答了世界“誰來養活中國”的疑問……為實現幾代人夢寐以求的科技強國夢,科技工作者步履不停,在追尋科學的道路上百折不撓,不斷刷新人類所能達到的新高度,用他們的行動深刻詮釋著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精神。
當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號角已經吹響,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奮勇創新,頑強拼搏,奮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建成世界科技強國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中國西藏網 文/孫?。?/p>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