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習近平總書記對西藏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明確將“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納入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強調“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要求“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為西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生態文明之路,綠色持續發展,就是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積廣大的高原地帶,也是世界人類居住區中開發程度低、生態環境總體保持優良的廣大區域。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西藏人民不斷植樹造林、保護生態。西藏各地荒廢耕地、過度放牧、濫砍濫伐現象明顯減少,土地荒漠化、草場退化等也得到了有效遏制。
從西藏自治區墨脫縣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墨脫縣境內的背崩鄉格林村,近期記錄到了一棵高達76.8米的不丹松,刷新了此前中國大陸最高樹的紀錄。18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我國科學家日前在西藏察隅縣發現了成片高大的云南黃果冷杉原始森林,其中最高的一株高度達83.2米、胸徑207厘米,高度超過了位于西藏的不丹松(76.8米)和位于臺灣的臺灣杉(81米至82米),刷新了中國最高樹紀錄。
資料顯示,不丹松是一種僅分布于東喜馬拉雅地區的狹域分布樹種,其主要分布范圍為海拔1400米-2500米的山地雨林與亞熱帶氣候區。在這棵76.8米的不丹松上,發現了節莖石仙桃、耳唇蘭、眼斑貝母蘭、匍莖卷瓣蘭、墨脫越橘、小尖葉越橘、中型樹蘿卜等多種附生保護植物與墨脫特有植物,充分體現了雅魯藏布大峽谷區域森林生態系統的原真性。進一步證實了其所在的墨脫及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區域具有極高保護價值與文化意義。新發現的云南黃果冷杉林在察隅縣上察隅鎮察隅河兩岸山地和河谷地帶呈帶狀分布,海拔2300米左右。該區域之所以能夠保留如此高大完好的原始森林,得益于優越的氣候和地形條件,以及極少的人類活動干擾。此處的大量高大樹木及所在群落和生態系統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和保護意義。
樹是歲月的見證,講述著人與自然的故事。西藏積極落實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建設規劃,加強重點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持續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深入實施重點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程、生態保護和修復支撐體系工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正從藍圖變為現實。(中國西藏網 綜合/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