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文化”等,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要堅持問題導向,抓住民生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強化民生服務,彌補民生短板,推進教育、就業、社保、醫藥衛生、住房、交通等領域大數據普及應用,深度開發各類便民應用。要加強精準扶貧、生態環境領域的大數據運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為加快改善生態環境助力。
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不難看出,中國頂層設計的出發點就是以人為本,為人民服務。當今的中國,在科技、制造、科研等領域擁有強勁實力,有理由成為走在世界前列的國家之一。“十三五”期間,中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固定和移動通信網絡,行政村通光纖和4G比例均超98%,5G正式商用,數字經濟迅速發展;中國的5G技術、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等科技前沿產業高速發展。作為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的網信事業,在方方面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2022年2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296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3.0%。而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網民規模達1.1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43.2%。如何滿足1.19億老年網民的民生要求,是一個緊迫而實際的問題。
網購、點外賣、網約車、手機支付、網約掛號……像一道道無形的屏障,把眾多老年人擋在便利快捷之門的外面。只有破解了老年人面前的“數字鴻溝”,社會各相關機構找出了困擾老年人“數字鴻溝”的辦法,中國才會走向真正的和諧社會。當前,我們看到的“數字鴻溝”,其實是“經濟鴻溝”的產物。在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現狀下,由于市場力量主導和注重高精尖技術的現代信息科技并未將老年人設置為電信設備和信息內容的主要目標群體,從而導致了老年人在與現代高科技的互動過程中處于明顯的弱勢地位。
面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窘境,相關部門出臺了《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等措施,解決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高頻事項的有關問題,讓老年人樂享“數字紅利”。具體而言,首先,要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整合線上信息與線下服務,建立“互聯網+智能養老”服務;同時,要整合社會各種資源,實現老年服務一體化、便捷化和智能化,以滿足老年人的多種需求。其次,根據老年人的身體及心理特點,新增老年版視圖,加強老年友好型的媒體設計;創建“容錯型”互聯網交互機制,減緩老年人對于網絡參與的焦慮和恐懼心理。再次,加強老年人專屬智能終端產品的開發設計,滿足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老年人是社會的財富,應當獲得社會的尊重,融入現代科技的浪潮中,樂享快樂生活。
新時代的中國發展網信事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既要持續推動充分兼顧老年人需求的智慧社會建設,也要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讓老年人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國西藏網 文/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