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關鍵,人才凝聚是根本。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科技創新歷經滄桑巨變,從建國初期一窮二白的局面,到今天“嫦娥”奔月、“蛟龍”探海、高鐵飛馳、科技冬奧、5G暢通……大量科研成果走到世界前列,中國科研成果有目共睹,究其原因離不開人才的凝聚。
為了讓各類人才潛心鉆研、盡展其能,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建設高水平人才隊伍,筑牢創新根基;2021年中國科協關于印發《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建立完善科協系統系列獎項,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加強對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等褒獎力度;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完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加大對青年科研人員支持力度……國家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既增強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又激活人才創新的“一池春水”。
推動科技事業取得更大進步,需要不拘一格用人才。1958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后王大中院士就投身核能事業。當年平均年齡只有23.5歲的他們,喊出了“用我們的雙手開創祖國原子能事業的春天”的豪邁誓言;2021年,兩項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分別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團隊、復旦大學趙東元院士團隊摘得,他們平均年齡都才40多歲;2022年,武漢大學“啟明星一號”微納衛星搭載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發射入軌,后期將為空天信息領域人才培養提供實驗和教學數據……充分發揮了人才創新要素的作用,對在某些領域有突出貢獻和重要突破的人才,舉薦時不拘一格,以人才賦能了科技創新與發展。
打造一支強大的科技創新人才隊伍,以一定質量、足夠數量的多元化人才作支撐,才能更好推動科技強國建設行穩致遠。(中國西藏網 文/周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