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
穩就業是經濟工作重點也是難點。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至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達到1207萬人,超過全年預期目標。11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比上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這主要得益于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延續減負穩崗,精準幫扶,使就業規模持續擴大。但這并不意味著2022年的就業壓力就小,因為就業結構性矛盾分化趨勢仍在加重,加之中小微企業等受到疫情影響,就業承載力依然面臨一定挑戰。經濟穩就業就穩,經濟下行首先影響就業。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這必然轉化為穩就業的壓力。
落實就業優先導向重在以增長帶就業。就業保住總體穩定基本盤,根本在于把“六穩”“六?!睌[在首位。宏觀政策上堅持就業優先,就要切實把就業指標作為宏觀調控優先考慮的方向,推動財政、金融、投資、產業等支持就業,增強經濟發展創造就業崗位的能力,更多惠及中低收入群體。在“穩”的總基調下,構建經濟增長與促進就業良性循環,推動就業崗位擴量提質。應優先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行業產業,注重培育就業新增長極。從市場主體著眼,減稅降費,進一步激活就業創業。加大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擴大各種就業形態的就業承載力。
落實就業優先導向重在精準施策。市場主體承載著數億人的就業創業。疫情和外部環境的復雜化,會給企業發展帶來不確定性,直接波及就業穩定性。采取社保減免、適崗培訓等扶持措施,緩解企業經營壓力,才能保住就業量。事實證明,繼續實施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適度發放就業補助資金、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是穩就業的有力支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繼續面向市場主體實施新的減稅降費,幫助他們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減負紓困、恢復發展。近期央行降準,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已釋放出積極信號。
落實就業優先導向重在抓重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落實落細穩就業舉措。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應作為重點群體,充分體現優先導向。2022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首次突破千萬,達1076萬人,總量和增量均為近年之最。解決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問題,難點在結構上。一些畢業生想去的崗位去不了,企業想招的人招不來,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缺口較大。促進青年就業,需要從調整人才結構、改善專業設置入手,在職業培訓上多下功夫。2020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8560萬人,能否穩定就業,事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對輸入地而言,應強化公共服務和權益保障,促進農民工市民化;對輸出地來說,應加大針對性職業培訓,提高技能水平。協同發力,才能拓寬農民工的就業空間。
落實就業優先導向重在拓空間、挖潛力。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達2億人。對健全靈活就業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障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明確要求。新增的社會服務需求是吸納就業的一個巨大“蓄水池”,關鍵是進一步健全靈活就業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障政策,補齊勞動權益保障的短板,為其解決后顧之憂,讓靈活就業者心里踏實,才能激勵更多的人才走靈活就業之路。
就業是民生基本盤,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實質上就是夯實做大這個基本盤,進而實現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地。(中國西藏網 文/張全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