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2021年大灣區科學論壇致賀信。習近平指出,粵港澳大灣區要圍繞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戰略定位,努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推動新興產業發展。
推進大灣區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高瞻遠矚、深謀遠慮。
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以下稱珠三角九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的情況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具體到大灣區,除了上述共性,還存在經濟運行仍存在產能過剩、供給與需求結構不平衡不匹配等突出矛盾和問題,經濟增長內生動力有待增強等問題。其中,香港經濟增長缺乏持續穩固支撐,澳門經濟結構相對單一、發展資源有限,珠三角九市市場經濟體制有待完善,區域發展空間面臨瓶頸制約,資源能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壓力日益增大,人口紅利逐步減退。
但更重要的是,大灣區城市集群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實力雄厚、創新要素集聚、國際化水平領先、合作基礎良好的優勢也特別明顯。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有利于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有利于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為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提供支撐,有利于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有利于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構筑“一帶一路”建設對接融匯的重要支撐區……
“多謀長遠之策,多行固本之舉”。大灣區建設寫進了黨的十九大報告,寫進了十四五規劃綱要。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親自為大灣區建設把舵定向。2017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香港親自見證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標志著大灣區建設正式啟動。
2017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央政府將一如既往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支持香港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人民幣國際化等重大發展戰略中發揮優勢和作用。
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的講話中指出,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的,國際上沒有先例。要大膽闖、大膽試,開出一條新路來。
2019年1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中指出,要積極對接國家戰略,把握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更好發揮自身所長,增強競爭優勢。
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深圳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推動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促進人員、貨物等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
九萬里風鵬正舉,大灣區建設正當其時,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大灣區建設一定能將中國同世界各國科學家、國際科技組織一道,共同推進世界科學事業發展,更好造福人類的愿景變為現實,大灣區一定會成為中國海岸線上最亮麗的風景線之一。 (中國西藏網 文/劉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