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中老鐵路全線開通運營。作為“一帶一路”、中老友誼的標志性工程,中老鐵路將為加快建成中老經濟走廊、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提供有力支撐。
據了解,中老鐵路于2016年12月正式動工,線路全長1035公里,是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國際鐵路,北起中國昆明市,向南過中國磨憨鐵路口岸和老撾磨丁鐵路口岸,進入老撾北部地區,直達老撾首都萬象。中老鐵路地處云南西南部和老撾北部山區,最高點與最低點相對高差達到2900米;途徑地區約70%屬于山區,橋隧占比高達87%以上。
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12月3日同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通倫舉行視頻會晤。其中,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通倫表示,正是得益于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老中鐵路建成通車,老撾人民終于得以實現鐵路夢。老方愿同中方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溝通協作,推動東盟中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發展,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中老鐵路全線開通,是雙方共建“一帶一路”實打實的成就,是中國以更開放的姿態與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典范。眾所周知,“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八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由理念到共識,從愿景到行動,其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已經成為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
當前,世界上廣大的發展中國家與中國擁有的各種生產要素高度互補,和中國開展經貿合作的空間十分巨大。由于這些發展中國家存在基礎設施薄弱的瓶頸,各類優質特色產品難以進入全球市場;同時,國際上優質資本、技術也難以通過直接投資等形式進入這些國家,進而難以形成高質量產品的產出。此時,正是由于“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通過建設一系列重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實現了中國和這些合作方的互通有無、互利共贏。
以老撾為例,自中老鐵路開建以來,中方共為老撾人民提供11萬人次就業機會,購買老撾當地材料和物資超過51億元人民幣;為沿線村民接通水電,修建近2000公里的道路水渠。從長遠來看,到2030年,每年沿中老鐵路走廊途經老撾的過境貿易將會達到390萬噸,包括從海運轉向鐵路的150萬噸。這就是實打實的成績。
從2013年至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眾多國家的響應與合作,僅今年一年,就有一系列優質項目與民生工程相繼建成。截至2021年11月,中國已與140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累計達到10.4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超過1300億美元;有關合作理念和主張寫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重要國際機制的成果文件。
展望未來,共建“一帶一路”將為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更大的貢獻。歐洲、亞洲、非洲等不同經濟體,在經濟全球化的格局中迫切要求創新經貿合作模式。在這一領域,中國正在加快構建新的發展格局,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持續提升合作質量,穩步提升項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支持各參與方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中國和合作方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實現互利共贏。
目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產業變革和科技革命愈演愈烈,而新冠疫情防控、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共建“一帶一路”國際環境日趨復雜。在危機與機遇并存的時刻,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共建“一帶一路”面臨的新形勢,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同時,中國要保持戰略定力、抓住戰略機遇,堅定不移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從而推動世界共同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大力量。(中國西藏網 文/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