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中華兒女在黃河兩岸繁衍生息,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留下“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等不朽詩篇。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動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在國家發展大局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同時,黃河也是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難度最大、水害嚴重的河流之一。歷史上,黃河在創造千里沃野的同時,也給沿岸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中華民族始終在同黃河水旱災害作斗爭,但受生產力水平和社會制度制約,沿黃人民對安寧幸福生活的夙愿一直難以實現。新中國成立后,經過一代接一代的努力,黃河治理和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創造了黃河歲歲安瀾的歷史奇跡。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具有深遠歷史意義和重大戰略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為新時期黃河保護治理、流域省區轉型發展指明方向,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擘畫藍圖。黨中央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圍繞解決黃河流域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開展了大量工作,搭建黃河保護治理“四梁八柱”。10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10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濟南市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要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十四五”時期是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進一步增強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科學分析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形勢,把握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抓好重大任務貫徹落實,確保“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為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而不懈奮斗。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古老而偉大的中華文明,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我們要站在戰略高度,保護好黃河流域的生態乃至全國的生態,共筑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中國西藏網 文/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