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9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省榆林市考察調研。下午,來到了位于米脂縣城東南的楊家溝革命舊址。參觀中共中央“十二月會議”舊址、毛澤東舊居、周恩來舊居等。習近平總書記每到一地,總會到當地博物館、革命烈士陵園和革命舊址看看,追憶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充分利用紅色資源,深化黨史學習教育,賡續紅色血脈。
八年前,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調研。來到西柏坡紀念館,在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作出六條規定的展板前,久久駐足。“不做壽,這條做到了;不送禮,這個還有問題,所以反‘四風’要解決這個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一一對照。
“不做壽……” 這句話有個淵源,要追溯到70多年前。1947年12月25日,歷史上著名的“十二月會議”在陜北米脂縣楊家溝召開。會上毛澤東作了《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書面報告。 由此,人民解放軍轉入了全國規模的進攻,開始了解放全中國的步伐。12月26日,恰是毛澤東同志54歲生日。參會的干部對毛主席說,“沙家店戰役勝利結束了,全國進入反攻階段。應該慶祝這一勝利,順便為你祝壽。”毛主席堅持反對:“就是全國解放了,黨內也不可搞祝壽活動。”在之后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他給黨員領導干部定下“六條規定”,其中第一條就是“不做壽”。
“不做壽”,是毛澤東同志倡導并一貫堅持的,也由此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
“不做壽”,看似一件很簡單的小事,背后折射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自律能力、堅定信仰和崇高精神追求。
“不做壽”,不僅僅是共產黨人的一個行為規范,而是一個黨員作風清廉的表現。見微知著,細節決定成敗,小事做好才能做好大事。黨風清廉建設關乎黨的前途命脈。
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是觀察黨群干群關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回顧這段厚重的革命歷史,老一輩革命家堅持“黨的利益在第一位”有著重大的教育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始終以身作則,用行動作無聲的號令,帶頭從上率下,用身教作言教的榜樣,黨風政風繼續向好,社風民風向上向善。從嚴治黨,黨的利益高于一切,黨的作風建設成為黨的建設的亮麗名片。
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征程上,我們要繼續傳承、發揚光大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讓這些高貴的精神品質永不磨滅,讓共產黨人的精神本色綻放光芒,讓紅色血脈接續傳遞。 (中國西藏網 文/仁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