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彩旗飄揚、花團錦簇,古城拉薩到處洋溢著喜慶的節日氛圍。8月19日上午,西藏各族干部群眾歡聚在布達拉宮廣場,熱烈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凌晨五點,城市還未蘇醒。身著盛裝的各族干部群眾開始陸續入場,等候這一盛大活動的開幕。記者在他們中認識了1961年出生的旦增、1960年出生的邊巴次仁以及1955年出生的宗吉,聽了這三位“60”后口中的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變化。
圖為8月19日上午,西藏各族干部群眾歡聚在布達拉宮廣場,熱烈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攝影:王媛媛
圖為8月19日上午,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會現場,人們揮舞著國旗 攝影:王媛媛
日子越過越紅火了
出生在社會主義新西藏,成長在紅旗下的旦增,是來自拉薩市城關區的一名基層工作者。他說,自己的阿爸時常說起舊西藏的苦日子。
“一家人住在農奴主家的牛圈里,生病了都要被趕出去干活,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旦增回憶父輩的生活說,阿爸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到寺廟當童僧,長大后又被舊軍隊拉去當兵,家里人以為他早就不在人世了。“黨和平解放了西藏,阿爸才撿回了一條命,回到了家。”
70年前西藏和平解放,開啟了西藏繁榮進步的光明前程。旦增一家人終于過上了好日子,他也有機會去上學。
“這些年,我們藏熱社區靠著黨的好政策,靠著全國各族兄弟姐妹的幫助,靠著鄉親們的勤勞奮斗,日子越過越紅火。”通過發展集體經濟、外出務工、搞養殖、做生意,藏熱社區的居民群眾家家戶戶住上了新樓房,開上了小汽車,用上了智能手機,過上了現代化生活。
旦增還說,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來西藏給全區各族干部群眾送來了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想起總書記溫暖的話語,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勁兒。“我將帶領我們藏熱社區的各族群眾繼續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把藏熱社區建設成為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生活幸福的模范社區。”
圖為邊巴次仁在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會現場 攝影:王媛媛
村里去拉薩更快了
“以前我們村來拉薩市區,要從拉薩大橋那邊繞,需要近兩個小時。”拉薩市堆龍德慶區桑達村黨支部書記邊巴次仁說,現在從村里去拉薩,只需要30多分鐘。
變化,不僅僅是村里去拉薩更快了。“還有住房、交通工具、運輸車輛等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邊巴次仁說,以前村里都是土坯房,現在家家戶戶都蓋的樓房。“有的是兩層,還有的是三層。我家的房子是兩層樓,有近500平的面積。”
硬化的村道,高等級公路到村口,拉日鐵路穿村而過……親眼見證、親身經歷的變化,讓村民們倍加珍惜和感恩。桑達村里參加慶祝大會的群眾代表早早地穿著盛裝,來到現場,感恩黨、感恩美好生活。
提及接下來的工作,邊巴次仁說,自己的愿望還是“想千方百計給群眾增加收入,讓大家的生活過的更好。”
圖為宗吉在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會現場 攝影:王媛媛
健身鍛煉的人多了
“能夠參加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會我特別激動,特意準備了工布服飾(西藏林芝特有的一種民族傳統服飾)來參會。”66歲的宗吉是拉薩市城關區娘熱街道阿壩林社區老年文藝隊隊長。
作為一名體育工作者,她親歷見證的變化都在日常生活點滴中。“以前開展全民健身的活動,參與的人少,現在公園、社區里,健身鍛煉的人特別多。”宗吉說,現在各種健身站點也多起來,還有社會體育指導員在旁指導。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西藏自治區共有各級各類體育社會組織269個,體育場地達到8237個,面積約555萬平方米,人均1.6平方米,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5547人,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1.58人。
宗吉認為,雪域高原的人們樂于參與健身鍛煉,根本原因是黨和國家政策好,老百姓安居樂業了。“我們老年文藝隊非常歡迎愿意鍛煉的人來,尤其是離退休人員,子女不在身邊的老年人。”作為一名老黨員,宗吉認為發揮余熱,讓更多人參與到鍛煉健身的行列,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在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會現場,記者還看到、聽到了許許多多的點滴變化。這些變化,歷歷在目。人們銘記的同時,也接續著新的奮斗。如大會結束時展翅高飛的和平鴿和騰空而起的彩色氣球,載著對建設美麗幸福西藏、共圓偉大復興夢想而努力奮斗。(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淑 王媛媛 賈華加 王佳豪 趙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