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就業對一個國家、對一個家庭可以說都是天大的事。”3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再次強調就業這個民生之本的重要性。
就業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也是財富創造的源頭活水。“去年在疫情肆虐的時候,當時很多街面上都見不到行人了,多數店鋪都關了,當時我們最擔心的就是出現大規模的失業。”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動情地以一個小故事點明:企業和員工都明白,只要保住了企業、穩住了崗位,一復工復市,生意就會旺起來。
有就業就有收入,就可以帶動消費、拉動經濟,就有經濟的正增長。基于此,2020年,中國在制定宏觀政策時,出于不確定因素太多的考量,沒有制定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但是反復權衡,還是制定了就業目標,也就是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
2020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共克時艱,在形勢極其復雜嚴峻的情況下,就業局勢總體穩定、社會保障網進一步扎牢,精準施策,貼心幫扶,讓就業形勢逐季好轉,穩住了就業飯碗,也穩住了人心。這一年,我國交出一份優異的就業成績單: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超過了900萬人的目標任務,重點群體就業保持穩定,經濟全年增長2.3%,居民收入相應增長,都好于預期。
市場主體青山常在,則能生機盎然,繼續以保市場主體來保就業。
李克強總理談到,今年的就業壓力仍然很大,城鎮新增勞動力約14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909萬人,創歷史新高,還要保障退役軍人就業,還要為兩億七八千萬農民工提供打工的機會。總理提出,今年我國確定新增城鎮就業的目標是1100萬人以上,希望在實際執行中還可以更高一點。
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新變化,如何穩住就業大局?
近日,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就業優先政策要繼續強化、聚力增效。他在記者會上進一步指出,就業還是要讓市場來唱主角,也就是繼續通過保市場主體來保就業。
作為經濟運行中最基本的單位,各類市場主體既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也是承載居民就業的主要領域。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不斷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培育和發展市場主體。“十三五”期間,我國市場主體增加了6000萬戶。去年以來,中國圍繞市場主體的急需制定和實施宏觀政策,7批28項減稅降費政策新增減稅降費規模超過2.6萬億元人民幣,力度可觀,效果顯著。如今市場主體總數已經達到一億三千多萬戶,而且去年個體工商戶從8000多萬戶增加到9000多萬戶,帶動兩億多人就業。
“去年我們說留得青山就贏得未來,今年說留得市場主體的青山常在,就能夠生機盎然,使中國經濟的活力和韌性充分體現。”從“留得青山”到“青山常在”,中國持續出招讓市場主體安心經營、輕裝上陣。今年,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宏觀政策要繼續為市場主體紓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轉彎,根據形勢變化適時調整完善,進一步鞏固經濟基本盤。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起步之年。時代催人奮進,使命呼喚擔當。勞動力資源是最豐富的資源,中國有14億人口,中國人民又能夠吃苦耐勞,只要有就業門路,必將通過自己勤勞的奮斗逐步邁向共同富裕,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前進!(中國西藏網 綜合/李元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