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雪域白雞”選育基地 攝影:趙二召
中國西藏網訊 1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湘沙豬等25個畜禽和蠶新品種及配套系、玉樹牦牛等5個畜禽遺傳資源,業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鑒定通過。由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拉薩市禽類良種研究保護推廣中心和中國農業大學共同培育的“雪域白雞”名列其中,成為西藏自治區自主培育的第一個蛋雞新品種,實現藏雞育種新突破。
經過西藏自治區幾代科研人員半個多世紀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使“雪域白雞”育種研究工作得以延續。經過連續8年的選育,各項生產性能進一步提高,主要生產性能達到并超過育種指標。目前該品種核心群達到2160只,擴繁群達到21000只。在拉薩市、山南市、日喀則市、阿里地區推廣良種350多萬只,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深受農牧民群眾歡迎。
藏雞是西藏畜牧業主要畜禽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一江兩河(雅魯藏布江、年楚河、拉薩河)區域,具有適應性強、耐粗飼、肉質鮮美、蛋品質佳等優勢,長期以來是西藏農牧民群眾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藏雞存在著生長周期長、生產性能低等劣勢,無法進行大規模的養殖,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西藏養殖業的發展。
圖為“雪域白雞” 攝影:趙二召
為了提高該類型藏雞的生產性能,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在1958年第一次引進優良蛋雞品種——白來航雞,開展適應性及提高繁殖水平等飼養試驗。但由于高海拔的自然環境,純種白來航雞孵化技術難題始終得不到解決,于是開展了以白來航雞為父本,當地藏雞為母本的雜交選育研究,從此奠定了“雪域白雞”群體和高原人工禽蛋孵化的研究基礎。
1984年,科研人員根據該品種群生長發育、生產性能等性狀的測定數據分析,正式制定了品種育種方案和育種目標。通過連續四年三個世代的系統選育,各項生產性能有了明顯提高,體型外貌更加一致,遺傳性穩定,各項指標均達到品種群的標準。1990年“雪域白雞”被西藏自治區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評審為輕型蛋用品種群,并獲得了西藏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已退休的科研專家旦增群培說:“培育成功后的‘雪域白雞’母雞體型小而緊湊、頭部清秀,公雞全身被毛純白、體態雄偉。‘雪域白雞’將藏雞和高產蛋雞白來航雞的優良性狀相結合,在高原適應性強的情況下,顯著提高了產蛋性能,為高海拔地區提供了適宜的蛋雞品種。”
圖為“雪域白雞”產下的白雞蛋 攝影:趙二召
“雪域白雞”的整個選育過程歷經60多年的漫長歲月,經過了雜交創新、自繁定型和選育提高三個大的階段。雜交創新和自繁定型就經過了長達20多年的時間,在這漫長的時間里,該品種的適應性、抗逆性、生產性能都有了明顯的提高,經過大規模的示范推廣取得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所長巴桑旺堆說:“雪域白雞”在西藏自治區科技廳、國家蛋雞產業技術體系平臺等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幾代西藏畜牧科技人員的艱辛培育并取得了成功,填補了西藏自治區蛋雞品種單一和大規模人工擴繁的空白,為西藏養禽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今后,我們將始終緊貼西藏實際,不斷調整育種目標并進行改良,采取邊培育邊推廣的辦法把產品推向市場,由市場來檢驗產品的品質,使之適應市場、企業和農牧民養殖戶的需求。”(中國西藏網 記者/趙二召 賈華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