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夏河畔,有一種風景,叫民族團結、共同富裕。
寬敞平坦的進村道路,圓了大家共同奔小康的夢想;新建的廣場上,各民族群眾齊歌共舞,其樂融融……
走進夏河縣,香告村村口墻上張貼的“民族團結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格外醒目,處處是一派各民族群眾和諧相處、共謀發展的景象。村里群眾眉宇間言語中流淌著自信和希望,整個村到處是民族團結進步的幸福圖景。
夏河縣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同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狠抓時代機遇,聚力脫貧攻堅,改善基礎條件,依托區位、生態、民俗文化三大特色資源,深入推進“三變”改革和 “一十百千萬”工程建設,抓產業促增收,全力推進特色養殖業、鄉村旅游業等產業化的發展。同時大力發展高山景觀區和藏文化生態居住區為內容的鄉村旅游產業,形成了集觀光、食宿、休閑、康養為一體的生態旅游度假景區,集中打造了甘南第一村——香告旅游專業村,全國旅游標桿村項目建設也已全面啟動,太陽溝村集體經濟和“三變”改革工作初見成效,2019年累計接待游客約14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00萬元,生態旅游發展勢頭強勁,大夏河畔的團結之花開得格外鮮艷,花香沁人心脾。
夏河拉卜楞寺寺管會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開展一系列宣講活動,引導廣大僧人積極投入到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來,在促進全縣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中充分發揮了宗教界人士的作用,為維護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和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積極貢獻。
愛國愛教、民族團結作為拉卜楞寺優良傳統,一直以來是歷代嘉木樣大師和高僧大德在教義闡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拉卜楞寺寺主活佛嘉木樣大師,多次在不同場合教育引導廣大僧俗群眾要維護民族團結,尤其是在夏河調研期間,每次都會專程前往清真寺看望慰問伊斯蘭教教職人員,并就做好民族團結工作作講話,向廣大僧眾深入闡述愛國愛教、弘揚佛法和民族大團結的深刻內涵,感化每一個人的心靈,為全體僧眾搞好民族團結工作筑牢了根基。
拉卜楞寺自成為4A級國家旅游景區以來,堅持寺院40元的門票價,這在全國著名景點門票收費中是較低的,還為游客免費提供講解服務和其他人性化服務。到拉卜楞寺醫學院看病求醫的藏、漢、回等各民族群眾絡繹不絕,寺院常年只收取藥物成本費,不多收群眾一分錢,為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實際困難出了一份力。在對外來僧人的管理和教育方面,拉卜楞寺更是注重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方面的宣傳教育。通過正面宣傳教育,進一步提高了廣大僧人的民族團結意識,為涉藏州縣愛國愛教和民族團結事業樹立典范,有力促進了民族團結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安定和諧是民族地區發展的首要前提。拉卜楞清真寺也不斷加強與各宗教場所的交往交流,在增進相互了解與相互尊重的同時,努力消除不同宗教、不同教派之間的隔閡。2016年“8?22”暴雨泥石流災害中,拉卜楞寺遭受了嚴重的災害,拉卜楞清真寺寺管會主任馬福海帶領寺管會成員及穆斯林群眾代表,對拉卜楞寺及受災害僧人進行慰問,給拉卜楞寺送來了慰問品和慰問金。清真寺還教育引導信眾開展宗教活動時要維護正常的社會公共秩序,不干擾周邊各族住戶正常生產生活和禁忌,做到和睦相處,和諧共進。這樣的相互尊重是夏河縣各民族團結、和諧相處優良傳統的一個縮影,也反映了夏河縣多年開展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中國西藏網 通訊員/張繼元 才讓扎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