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明確對口援藏任務,重慶對口支援西藏昌都。2015年,重慶市第一批“組團式”醫療援藏隊抵達昌都市人民醫院,至今,這條醫療援藏路已走過10年。10年來,重慶11家醫院“以院包科”精準幫扶,500余名專家接力奔赴雪域高原,為高原衛生事業發展貢獻了“巴渝”力量。
84歲的藏族患者拉姆常年來被嚴重的白內障困擾,今年6月10日,重醫附二院援藏專家來到昌都市卡若區人民醫院,為拉姆實施了視力手術。術后,當拉姆又一次清晰看到女兒的面容時,兩人的淚水奪眶而出。在卡若區人民醫院以北約4公里的昌都市人民醫院,重慶援藏專家開展的西藏首例腎動脈交感神經消融術,終結了困擾患者20年的頑固高血壓。
10年來,援藏隊員們實現了諸多技術突破——西藏首例機器人輔助下關節置換手術、首例可回收無導線永久起搏器植入術,藏東地區首例復雜骨盆骨折內固定術、首例內鏡逆行闌尾炎治療術……
重慶在醫療援藏之初便不斷強化頂層設計。2017年,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出臺多個政策文件探索實施“以院包科”援助模式,推動重醫附一院、附二院、附屬兒童醫院、附屬永川醫院等11家醫院與昌都市人民醫院簽署協議,一對一指導其科室建設。
這一模式大幅提高了昌都市人民醫院各科室的醫療技術水平。醫院卒中、創傷、危重兒童和新生兒、危重孕產婦、胸痛等急診急救“五大中心”基本建成,使得“大病不出藏”和“兩降一升三不出”的目標得以實現。
師徒結對的方式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重醫附一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程洪林援藏期間,多次帶著徒弟昂旺西熱、李超為患者實施手術。援藏的重醫附屬兒童醫院醫生劉維勤記得,2022年剛到時,他需要從最簡單的靜脈營養一步步教,而如今,徒弟們已能突破困難,成功救治體重僅900多克的28周早產兒。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是昌都人民和重慶援藏醫療隊的共同希望。10年來,重慶探索建立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干、師傅帶徒弟的培養機制,通過教學查房、手術示教、病例討論,累計開展超5萬個課時的實踐教學。此外,重慶還援建了藏東地區唯一的現代化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已培訓1000余人次。專家“進藏教”的同時,“出來學”也同步進行,近年來,昌都市累計組織405名醫務骨干,分批赴重慶多家三甲醫院參加免費培訓。
廣泛開展培訓的同時,重慶援藏隊也發揮信息優勢,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打通了昌都群眾的外出就診渠道。
2024年,一名患者在昌都市人民醫院被診斷為腸梗阻,經醫生會診決定,將其轉診至重醫附屬兒童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得益于重慶與昌都實現了跨省域數字化醫檢互認,重慶醫生可在線調閱旺堆在昌都的檢查結果,不用再重復檢查,由此為患兒手術節約了時間。
10年來,重慶在醫療援藏中始終重視信息化建設,大力提升昌都市人民醫院在病案管理、消毒供應、遠程會診等9個方面的信息化水平。
以遠程會診為例,2021年重醫附一院投入近3000萬元,幫助昌都市人民醫院建成遠程會診醫學中心。這一遠程會診平臺的成功建設,不僅讓當地疑難病例可實時與重慶及北上廣等大醫院的多學科互動會診;在另一頭,它也連接起昌都市轄區內多家縣、鄉、村級醫療機構,為基層遠程會診提供了可能。
西藏昌都市衛生健康委員相關負責人說:“遠程會診醫學中心運行以來,目前病例已達7萬多例,包括遠程心電69961例,遠程病理3739例,影像遠程診斷445例,遠程會診24例,成功為昌都地區數以萬計的病人帶來了健康和希望。”
推動雪域高原醫療事業健康良性持續發展,制度是根本保障。在重慶醫療援藏隊幫助下,昌都市醫院陸續制定了《昌都市人民醫院總住院醫師管理規定》《昌都市人民醫院運行病歷質量管理辦法》《昌都市人民醫院醫療糾紛責任追究管理辦法》《昌都市人民醫院聘用人員職稱考核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范化制度文件。2019年,作為重醫附一院的胸心外科專家,蔣迎九被選派為重慶市第九批“組團式”醫療援藏隊隊長,進藏擔任昌都市人民醫院院長。他說:“剛來那會兒,除了正常工作外,我常常思考如何進一步優化醫院的各項管理制度,希望能通過制度改革為醫院發展注入活力。”
隨著醫院管理、醫護質量、感染控制等制度流程的修改完善,2018年7月,昌都市人民醫院成功創建為“三甲”醫院。
制度完善之路從未停下腳步。近年來,重慶醫療援藏團隊又指導醫院首創“醫療駕照”管理模式、建立醫務人員心理疏導機制、完善科研績效加分制度,通過修改完善1600余項制度流程,持續提升醫院決策民主化、管理科學化、制度規范化水平,讓醫院行政管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重慶市第十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隊長,昌都市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朱宇熹介紹,2014年至2024年,昌都市人民醫院門診量從8.8萬人次提升到20萬人次,住院人次從0.85萬人次提升到1.48萬人次,總手術臺次從4千臺提升到1萬1千臺,為藏區群眾健康提供了更有力的醫療保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