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義診,溫暖了大骨節病患者
“我已經5年多不能直立走路了,需要兩個人攙扶才能緩緩站立,每天靠止疼片維持。現在,我終于能正常走路了,真的很感謝閆院長他們。”在昌都市卡若區人民醫院,洛隆縣孜托鎮然昌村村民久阿羅布感激地說。
久阿羅布所說的“閆院長”,是前來昌都開展義診活動的河南省漯河市股骨頭專科醫院院長閆三毛。
而這場義診,還要從今年5月說起。
當月,閆三毛在北京行醫期間,一位經他治愈的患者向他推薦了一段視頻,內容是時任昌都市衛健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徐正平(于2022年7月援藏期滿后返回福建)在接受節目采訪時的一段介紹。在那期節目中,閆三毛了解了昌都,知道那里有藍天麗日、巍巍雪山、茶馬古道,可還有一群骨關節病患者,其中尤以大骨節病、地氟病、類風濕關節炎較為突出。
已有50多年行醫經驗的閆三毛,曾經救治過20多例大骨節病患者。看完這段視頻后,他立即給助理劉衛兵打電話,讓其上網查閱昌都市有關大骨節病、骨關節病的現狀及診療情況,并與昌都市衛健委聯系,準備帶領團隊赴昌都開展大骨節病、骨關節病的義診活動。
7月13日,受昌都市政府、昌都市衛健委邀請,河南省漯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耀軍帶領閆三毛等11名專家組成的醫療團隊,來到昌都開展大骨節病及骨關節病的義診活動。
考慮到洛隆縣是昌都市大骨節病患者人數最多的縣,昌都市衛健委將第一期義診點定在洛隆縣人民醫院。抵達昌都第二天,河南省漯河市股骨頭專科醫院副院長丁學文帶領3名骨科醫生來到洛隆縣,為當地大骨節病患者開展義診。
截至8月底,義診共接診患者2176人,接診患者中最小年齡3歲半,最大年齡89歲。醫療隊熱情的服務、精湛的醫術,受到了當地群眾的贊揚。
“此次來到西藏,我看到了很多生活難以自理的骨關節病患者。我想通過醫術,減輕他們的病痛,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民族大團結中盡我的一點綿薄之力。”閆三毛說。
從10月18日開始,義診團隊在昌都市卡若區茶馬廣場、卡若區人民醫院老院區繼續開始第二期義診活動。僅前3天,預約登記的人數就達到了2400多人。
“在義診中,醫患雙方雖然語言不通,但每一位患者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扎西德勒’這句簡單的藏語,一時成為雙方最有效、最頻繁的交流語言。”劉衛兵說,“這次義診僅僅是個開始,接下來,我們將讓義診在昌都常態化,幫助患者在自己家門口就能得到更好治療,讓中醫藥文化在雪域高原開出健康之花、幸福之花、團結之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攜手發展譜新篇 茉莉格桑共芬芳
一個在揚子江畔,一個在雪域高原,一段對口援藏情緣,把相隔3800公里的江蘇和拉薩緊緊相連。[詳細] -
那曲13名脊柱畸形患者踏上“重塑人生”之旅
近日,“抬頭挺胸重塑脊梁”醫療公益項目第四批患者出發儀式在杭嘉援藏公寓舉行,來自那曲市色尼區的13名脊柱畸形患者將踏上“重塑人生”之旅。[詳細] -
“為更多患者送去高水平的醫療服務”(進博會故事)
在引入5G方艙車載CT后不久,阜康醫院將核磁共振設備也接入西門子醫療5G網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