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克拉瑪依的城市名片,有很多人耳熟能詳的“石油名城”,也有讓人想象不到的“算力新城”。
克拉瑪依云計算產業園區里,6座智算中心已經建成的6萬余個高功率機柜,算力規模位居新疆之首、西北前列;在上海舉辦的克拉瑪依(上海)智能算力產業推介會上,克拉瑪依市與36家政府單位、算力企業、科研院所簽約,擬建智算規模達6.8萬P;在“東數西算”框架下,從上海到克拉瑪依,一條算力“高速公路”正在形成……
5月16日,記者隨“大國工程看新疆”全媒體報道團隊來到克拉瑪依,看到了戈壁油城在邁向算力新城的路上疾速前行,也看到了這座算力新城的“天時地利人和”。
鳥瞰克拉瑪依云計算產業園區。閔勇 攝
“天時”:共和國油田長子的“智慧擔當”
“現在,我們園區的重點項目被列入國家重大工程,西北地區首條直達北上廣的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在此開通。截至2024年底,共有180余家企業(項目)落戶于此。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產值由2021年的5.98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9.3億元,平均增長率保持在每年10%以上。”克拉瑪依云計算產業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孫遜向記者介紹園區的“智慧力量”時說。
國之重器彰顯的實力與擔當,總是相輔相成,克拉瑪依實施的一個個智算項目也不例外。
在全疆首個智算中心——中國移動(克拉瑪依)云計算智算中心,絡繹不絕的參觀者流連于算力網絡、云網融合、九天智算平臺、智慧能源、智慧文旅等20余塊屏幕前,全面了解算力網絡如何賦能克拉瑪依多領域高質量發展,如何結合網絡低時延優勢,豐富東數西存、東數西算、東數西訓、東數西渲等新場景。
5月16日,在克拉瑪依云計算產業園區的中國移動(克拉瑪依)云計算智算中心,相關負責人在向記者介紹該智算中心建設及運營情況。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張治立 攝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中國移動新疆有限公司克拉瑪依市分公司政企客戶部副經理付麗佳看來,中國移動(克拉瑪依)云計算智算中心于2024年3月一經啟動,便成為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智算中心,超低時延圈覆蓋西北、輻射全國、面向中亞,這與克拉瑪依智慧城市建設的先天優勢和后天發力息息相關。
生活在克拉瑪依或了解克拉瑪依的人都知道,“共和國石油長子”克拉瑪依因油而生、依油而興。而石油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發展,也推動了克拉瑪依整座城市乘“數”而上。2008年,這座“油田之城”正式啟動數字城市建設,并建成國內第一個投用的“數字油田”;2010年,當地政府將信息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產業,并于次年與華為企業云達成云計算戰略合作;2016年,當地成為新疆首個開通4G網絡服務的城市;2020年,當地承接自治區數字化改革任務,“智能油田”項目成為國家智能制造的試點……
“克拉瑪依的數字經濟發展起步于油田信息化,落腳于數字產業化,拓展于城市智能化,深化于數字化改革。”孫遜說。今年的克拉瑪依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數字經濟領先優勢”“綠色智能算力產業集群規模躋身全國第一方陣前列”。為了抓住“東數西算”戰略機遇,克拉瑪依堅持創新發展數字經濟,培育新質生產力,繼續著共和國油田長子的“智慧擔當”。
“地利”:讓不利條件成為“智慧優勢”
晚年定居在烏魯木齊的克拉瑪依退休石油工人龔保祥怎么也沒想到,克拉瑪依冬季的嚴寒大風、夏季的陽光炙熱,曾經讓老一輩石油人吃盡了苦頭,現在居然成了發展高端、智慧、綠色的算力產業優勢,一批批年輕人正將“我為祖國獻石油”的精神注入數字時代,在克拉瑪依云計算產業園區扎根。
克拉瑪依算力產業的“熱”,“功勞”少不了漫長冬季的寒冷、“吹著石頭跑”的大風、“超長待機”的日曬和干旱少雨的氣候。
記者走進克拉瑪依云計算產業園區的絲路新云綠色算力中心,看到機房內高功率的機柜層層排列、高速運轉,但沒有安裝空調的機房內卻涼爽宜人。原來,機柜服務器散熱全靠自然新風,外界空氣經機房窗戶濾網過濾后,再經空氣凈化加濕區高效過濾,將機柜服務器的熱量吸入熱通道,最后由抽風機抽離機房,起到了發揮高效制冷作用。
在克拉瑪依云計算產業園區的碳和液冷數據中心,浸泡在透明冷卻液中的服務器,配合年均8.1℃的低溫環境,不僅降低了能耗,將服務器產生的“廢熱”匯聚回收,滿足辦公區域和周邊設施養殖、種植的供熱需求,夏季還能利用“廢熱”驅動溴化鋰制冷機組進行反向制冷,實現數據中心內部的能源循環利用。
5月16日,在克拉瑪依云計算產業園區的碳和液冷數據中心,相關負責人在向記者介紹數據中心內部能源循環利用原理。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張治立 攝
據業內專業人士介紹,節能問題是算力產業面臨的重大課題。服務器運算過程會產生大量熱能,溫度升高對運行不利,需要控制冷卻,而緯度較高、空氣干燥、年均氣溫偏低的克拉瑪依,成了智算中心的“天然冷卻場”。
此外,智算中心運行的主要成本是電耗,一個功率為35千瓦的機柜,一年要用30多萬度電,而克拉瑪依的工業電價不僅比東部城市低出許多,而且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風電和光伏等綠色可再生資源。
“氣候干燥寒冷溫度低、電價成本低、用地成本低,戈壁灘上以前的種種不利條件,在我們算力企業眼里全是天然優勢,這也是眾多算力企業把產業從東部城市轉移到克拉瑪依的重要原因。”克拉瑪依市云計算產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倩說。
“人和”:探索東西部區域“智慧合作”
“東數西算、雙向賦能,滬克攜手、合作共贏。”碳和液冷數據中心的展示大廳內,克拉瑪依碳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的發展方向,被做成企業標語高高懸掛。
克拉瑪依碳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金謙來自上海,他告訴記者,克拉瑪依距離上海雖有4000多公里之遙,但在智算產業發展中有很強的互補性。2022年,該公司投建的碳和液冷數據中心,成為克拉瑪依云計算產業園區的第五個智算中心,也是全疆首個全液冷高密度智算中心。去年底,碳和液冷數據中心上線的智能推理算力達到了3600P。今年計劃引進國產芯片推理算力設備,繼續打造推理算力集群建設。
“隨著人工智能與大模型技術快速發展,社會各領域對算力的需求呈爆發式增長,新疆低成本和便捷的智能算力服務,可以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克拉瑪依有著天然的開展算力服務的條件,又在最近十幾年間積累了一些云計算基礎,包括擁有一些熟悉數據中心建設等領域的人才,再加上著力打造人工智能高地的上海市對口支援,發展智算產業,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俱全。”身為上海市援疆干部的克拉瑪依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鄭直說。
5月16日,在克拉瑪依云計算產業園區的碳和液冷數據中心,克拉瑪依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鄭直(左一)在向記者介紹克拉瑪依市智算產業發展情況。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張治立 攝
克拉瑪依智算產業強勁的發展勢頭,讓克拉瑪依云計算產業園區管委會和企業充滿信心和干勁。孫遜透露,去年底,園區6座智算中心建成6萬余個標準機柜,算力達到了近1.7萬P,規模位居新疆之首、西北前列,克拉瑪依成為全疆唯一一個算力超過1萬P的城市。今年底,克拉瑪依智能算力規模預計將達到10萬P。
“我們的業務主要涉及IDC機柜租賃、算力租賃、云服務等,客戶所在地包括北京、上海、廣東等地。雖然距離遠,但我們通過‘點對點’專線模式為客戶提供服務,可實現從自身計算集群到客戶云平臺,雙向網絡延遲時間低至60毫秒,能滿足客戶目前的需求。”在絲路新云綠色算力中心,新疆克融云算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覃思維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