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出發吧!以未來之名——透視全球首次“人機共跑”半程馬拉松

      發布時間: 2025-04-21 08:44:00 來源: 新華網

        希臘牧羊人、1896年奪得奧運史上首個馬拉松冠軍的斯皮里宗·路易斯不會料想到,129年后在中國,機器人也能站上馬拉松賽道。

        以人形本體為介,以人工智能為腦,與人類同步出發、共跑半馬賽道,同享一片歡騰……

        4月19日,北京亦莊。一聲劃時代的發令槍響過后,全球人機協作新歷史,從這里起筆。

        4月19日,人形機器人參賽隊伍在起點準備出發。新華社記者 曹燦 攝

        前所未有的奔跑

        早上7時,北京南海子公園出發點,氤氳未散,人潮涌動。

        賽道一側,人類跑者把興奮、新奇掛在臉上;另一側,20支人形機器人參賽隊在做著最后的賽前準備。

        屏息凝神,靜候發令……“砰!”7時30分,全球首次“人機共跑”的半程馬拉松,鳴槍開跑。

        身高1.8米、體重55公斤的“天工Ultra”率先出發,在大功率一體化關節、腿足剛柔耦合設計“加持”下,穩定保持以7到8公里的時速前行,引得人群陣陣驚呼。

        “天工Ultra”擅長奔跑,但也需換電。對此,身高1.2米的人形機器人“旋風小子”自有策略,它步頻快、重心穩,希望用長續航和“大個子”拼一拼。

        4月19日,旋風小子隊松延動力N2(中)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馬拉松是對耐力與意志的極限挑戰,象征著人類對超越自我的不懈追求。這些參賽機器人性能、尺寸、顏值各有不同,未來應用場景也五花八門,為何都要到半馬上練練?

        人形機器人作為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發展的終極載體,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從最初的概念驗證階段逐漸進入實際應用場景階段。能否“以賽促研”,讓發展迎來新的“破曉時刻”?這個2024年底源自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創想,很快得到各方響應。

        為了應對這場長21.0975公里的“極限大考”,各機器人參賽隊下了“硬功夫”。他們提前開啟大量長距離測試,模擬不同地形、環境條件,優化機器人步態和能量管理,強化感知和決策算法,讓機器人的運動更穩定、更流暢。

        一些機器人在路測中零件脫落、關節開裂、不慎摔倒,這些“跑”出來的問題和數據,都被研發團隊一一記錄,針對性完善;想要辦好這場尚無經驗可循的大賽,主辦方也要“摸著石頭過河”,工作會、協調會開到了深夜,路線設計、規則制定、聯動保障……逐項論證、測試。

        4月19日,天工隊選手天工Ultra(左二)在比賽中沖過終點。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成績優劣不是唯一的評價標尺。2小時40分42秒——“天工Ultra”斬獲冠軍,6家機器人參賽隊成功完賽。

        摔倒、扶起,換電、再出發……科技照進現實之感,沖擊著每個人的感官和認知。

        向新向實的求索

        人類從直立行走到學會奔跑,用了多少年?機器人從輪式行進到雙足觸地奔走,用了多久?生成式大模型給出的時間量級分別是:數百萬年、幾十年。

        但現在,創新不以年計,而是以天計。

        看看“旋風小子”的發展時間線——它的上一代產品于2024年5月會走,6月能跑,7月完成雙腿跳和單腿跳,9月通過強化學習擁有避障能力,10月開啟跳舞技能,年末升級,本體性能更強。今年3月實現后空翻……跑完半馬后,它將變得更好。

        4月19日,旋風小子隊選手松延動力N2和團隊在完賽后接受采訪。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新技術的到來,需要等待,也要努力催化。

        “技術一旦形成突破,尤其具備通用能力后,釋放出的價值、意義將是巨大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于海斌說。

        此次“人機共跑”的核心目的,正是推動人形機器人技術向新、產業向實發展。

        驗證——在長距離、復雜地形中持續穩定運動,對不同構型人形機器人的續航、運動控制、環境適應等綜合能力提出極高要求,這將促進研發團隊突破現有技術瓶頸,加速產品設計改進,推進供應鏈成熟,降低量產成本。

        推廣——經過馬拉松賽事的錘煉,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整機穩定性進一步提升,推動人形機器人加快進入特種危險作業、智能制造、商業服務甚至家庭場景,協助人類完成安防巡檢、帶電操作、高強度作業等任務,成為人類生產生活的得力助手。

        “中國人形機器人一定能發展好,我們有底氣。”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梁靚說,人形機器人由上千個零件組成,背后牽動著長長的產業鏈。我國制造業門類齊全、產業配套能力強大,為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夯實了堅實底座。

        4月19日,機器人在2025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活動現場進行表演。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富集的科研人才和系統的產業規劃,是另一股推動力。

        英諾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說,我國一些區域聚集仿生機器人、傳感器、AI芯片等上下游企業,形成“研發-中試-量產”閉環,開放“具身智能機器人+應用場景”,為人形機器人加速從“實驗室明星”到“現實生產力”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面向未來的叩問

        比賽結束,意味著新的開始。

        比賽過程中,記者看到這樣一幕:當人形機器人經過,“外賣小哥”停下了奔忙的腳步;家長抱著孩子在場邊觀賽,為人類、為機器人跑者大喊加油;年輕人點開了手機直播,不愿錯過任何一個奔跑鏡頭……

        科技發展,需要被看到、被接納、被理解。

        “以賽為媒,激發公眾對人工智能、機器人領域的興趣,也是推動政產學研相結合的一種嘗試。”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總經理熊友軍說。

        能長跑的機器人,該跑向何方?

        4月19日,小頑童隊選手松延動力N2(前右)在比賽結束后。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人類對未來的期待,就是科技應去的方向。觸發科技與社會的“良性碰撞”,利于更好地把握“人機邊界”,推動從“人機共生”向“人機共榮”發展。

        一顆顆創新的種子,在更深遠層面種下。參賽機器人“小巨人”由北京科技職業大學的7名教師帶著4名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研發,他們的專業涉及機電、算法、機械制造、服裝設計等領域。

        “小巨人”體形雖小,但目標遠大。“今年的它75厘米高,完賽還需要接力,爭取明年長到1.2米,跑完12公里;后年長到1.4米,力爭完成半馬;未來,每一年都要上一個臺階,一步一個腳印地跑。”北京科技職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長黃敦華說。

        4月19日,小巨人隊選手北職大“0306”小巨人在比賽中揮手。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深入的產業協作,在更大維度醞釀。“天工2.0”搭載的“慧思開物”具身智能平臺,實現從任務理解到執行的全流程智能化,既開源,也開放。

        “通過技術驗證和實際參賽形成的高質量數據集,將進一步完善‘慧思開物’的基礎算法和工具鏈,支持全球各類機器人更好適配不同場景、完成更多任務。”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具身智能技術負責人車正平說。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全表示:“人形機器人‘跑馬’的本質,是人類的夢想在奔跑。馬拉松的賽道終會跑完,但人機協同的探索不會停歇。”

        首秀過后,“人機共跑”的半程馬拉松賽明年還辦嗎?記者了解到,新比賽已有雛形。

        賽事的新目標是:更全,吸引更廣泛隊伍參與,促使更多機器人完賽;更快,推動更多機器人突破運動性能極限,在復雜環境適應性上達成“更強”,更多實現自主決策。

        涌現、進階、共舞……出發吧!以未來之名。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email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 www.97色| 欧美xxxx新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va在线视频观看| 67pao强力打造67194在线午夜亚洲 |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 国产超碰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 中国大陆高清aⅴ毛片| 欧美www网站|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一区二区 | 高清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网在线www|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欧美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91在线|日韩| 在线日本妇人成熟| 女人张开腿男人捅| 丹麦**一级毛片www| 欧美人与z0xxxx另类| 人人爽天天碰天天躁夜夜躁| 老师你下面好湿好深视频 | 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欧美日韩国产码高清综合人成| 免费高清av一区二区三区| 金8天国欧美视频hd黑白|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 flstingextreme头交| 日本三级片网站|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男人j进女人p免费视频| 国产免费午夜a无码v视频| 两个人看的视频播放www| 女人与zozo|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不卡无毒|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