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產AI大模型的顯著進步引發全球關注。大模型會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微觀層面,我們可以向大模型提問獲取答案或者讓它撰寫文稿,將大模型逐漸嵌入手機等智能終端,發展輔助工作學習的專用大模型……宏觀來看,人類又要如何與AI相處,讓更多人享受大模型帶來的便利?本期的《中國經濟面面觀》,請與我們一同發現AI大模型的無限可能,站在風口上瞭望新風向。
■AI與手機深度融合前景如何?
阿里云智能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安琳分享了對AI大模型發展的見解。他指出,物理AI的興起讓AI不再局限于虛擬世界,而是走進現實生活,想象空間無限。
在軟件領域,AI的發現數據價值能力遠超傳統軟件,正引領行業變革。手機AI的發展更是令人矚目,從新增功能到跨App協同,再到與AI助手交互,手機將變成智能終端。
■人人關注的中國AI大模型發展得怎么樣了?
復旦大學教授、上海市數據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肖仰華指出,中國AI大模型行業緊跟國際步伐,經過兩年努力追趕,現已躋身國際第一陣營。DeepSeek等國產大模型的誕生,標志著中國在低成本訓練和長思維推理等方面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能與OpenAI等領先大模型一較高下。國產大模型產業多元化趨勢明顯,文本、多模態、科學大模型等百花齊放。
上海大模型生態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海慈觀察到,2023年初,行業對大模型的認識仍較朦朧,且閉源狀態導致大多數人未體驗過大模型。DeepSeek的開源破圈,讓更多人接觸并了解AI大模型,對行業產生巨大賦能。創業者身份也發生變化,從技術驅動轉向資源方主動擁抱AI,尋求合作。
■我們要如何把握大模型帶來的變化與機遇?
復旦大學教授、上海市數據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肖仰華指出,人們需重新定位人的核心價值,認識到AI雖在速度和效率上超越人類,但人的心智特性是AI無法替代的。人類應培養駕馭和超越AI的能力,并建設強健的內心世界,以應對AI帶來的不定和躁動。
同時,從企業的角度看,阿里云智能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安琳認為,科技平權是AI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目前還遠未實現真正的平權。要實現AI平權,首先要解決數據的平權,即數據要圍繞AI Ready來構建,以滿足模型的需求。其次,要解決算力的平權,推動云計算的發展。最后,要實現工具和生態的平權,吸引更多人參與,加速應用的轉化。
■開源模型促成“眾人拾柴火焰高”的良性生態
阿里云智能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安琳表示,中國模型在全球開源世界中已成為引領者,開源是開放生態中的一朵花,而開放是真正的核心。中國之所以能夠在這方面實現引領,是因為堅持了開放發展的原則。他指出,開放意味著技術選擇、架構和生態都不封閉,不遵循“我領先,我定規則”的小圈子游戲。AI要讓人類的生產力、經濟產業和社會方方面面再上一個臺階,必須是一個開放共享的生態。
■復旦教授建言AI治理讓大模型可持續發展
復旦大學教授、上海市數據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肖仰華認為,呵護好奇心,保持探索精神,是AI創新的不竭動力。DeepSeek成就背后,是初創團隊對大模型技術路徑的強烈好奇心。應堅定信心,對AI創造美好未來、通用AI乃至超級智能持有堅定信念。這份信念將引領我們探索AI無限可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