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轉暖,這兩天,新疆南疆多個縣市啟動了2025年“塔克拉瑪干沙漠阻擊戰”防沙治沙工作,這也是繼去年年底塔克拉瑪干沙漠完成“鎖邊”后,新疆再次大規模啟動沙漠綜合環境治理。今年新疆“爆改”大沙漠有哪些新舉措?
總臺記者從新疆巴楚縣阿克薩克馬熱勒鄉防沙治沙工程施工現場發回報道。當地的200多名各族干部群眾人工鋪設“草方格”,也就是將干蘆葦鋪設在地面,再壓進沙土中,它的主要作用是固沙。
為了阻止沙漠曼延,當地還設置了像籬笆或是圍欄的高立式沙障,它是以一根根木樁作為支撐,再用蘆葦編成的擋風面連接固定而成,主要起到的作用是擋風,風經過高高站立的沙障減弱速度后,攜帶的沙量才會降低。
草方格和高立式沙障按一定距離結合建設,就能夠有效阻止沙丘流動。
巴楚縣的防沙治沙任務為何這么艱巨?
巴楚縣地處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葉爾羌河中游,和田河和葉爾羌河兩條河流將沙漠分割成三部分,其中,和田河來水量較小,雖然阻隔了沙漠,但無法在河岸兩側形成寬闊的綠洲帶。沙漠雖然被葉爾羌河兩側的綠洲阻隔,但是在風力的作用下,沙丘仍然在侵蝕道路和鄉村。
這些沙丘看上去似乎是靜止的,但它們無時無刻不在流動,隨手抓起一把沙粒,再緩緩松手,這些直徑和頭發絲差不多細小的沙粒就飄散各處,風力較大的時期,這些沙丘就不斷移動,侵蝕人們的活動區域。
今年,巴楚縣計劃完成130萬畝沙漠治理任務,重要道路和臨近沙漠的村莊的保護是今年防沙治沙重點。
2024年春天,連接巴楚縣和莎車縣的三莎高速在風力作用下不斷受到沙漠侵蝕。今年巴楚縣防沙任務中就有沿著高速路修建32公里的防沙工程設施,從而有效保護高速公路。
而在沿沙漠和綠洲交界處分布的村莊農田上,當地干部群眾就地取材,將棉花稈、蘆葦作為草方格原材料,一點點鋪設在臨近村莊的沙丘上,阻止沙漠向村莊曼延。
在治沙方式上,巴楚當地也在不斷總結經驗,創新治沙方式,進行“生物治沙”,也就是種植防風林。栽種沙棗樹幼苗后,在樹苗兩側鋪設草方格防沙,并用蘆葦稈包裹樹苗,防止野兔等食草動物啃食。
機械化鋪設草方格的小發明也在實戰中被驗證有效并且實施,在相對平緩的沙地上,這樣鋪設草方格的速度比傳統方式更快,使用人力更少。
據了解,今年新疆將完成“塔克拉瑪干沙漠阻擊戰”治沙任務近800萬畝,這項工程將一直持續到年底。預計,新疆將投入上百萬人次參與到這場“戰斗”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