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發展成績單。
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提升到第11位,前11個月汽車出口584萬輛、居世界首位且再創歷史新高,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0萬列,糧食產量首次突破1.4萬億斤……
國家發改委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一組組數字,既彰顯出去年發展成績的不平凡,也顯現出中國經濟在向新、向實。
新在“新”潮澎湃。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一方面,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加快健全,探月工程、重型燃氣輪機等重大創新成果持續涌現;另一方面,創新驅動發展成效持續顯現,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的增速持續高于制造業總體增速。
實在真抓實干。
協調發展扎實推進,以工代賑吸納務工就業超300萬人次;綠色低碳轉型加快,發布推廣112項綠色技術和47個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民生保障扎實有力,托育服務機構近10萬家,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達到41萬個。
實干顯實效,中國式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
當前,外部環境風高浪急,中國經濟這艘大船面臨新形勢、新挑戰。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今年經濟,布置了九大重點任務。國家發改委明確,將實施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加快政策傳導落地,更快更充分地釋放政策效能。
三里河注意到,在具體部署上,有不少新亮點。
一是今年將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更大力度支持“兩重”建設;大幅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規模,加力擴圍實施“兩新”工作。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等3類數碼產品給予補貼。
二是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積極化解一些行業供大于求的階段性矛盾,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大力培育壯大未來產業、新興產業。
三是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繼續提振資本市場,穩妥處置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持續強化糧食、能源資源、產業鏈供應鏈和數據等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這些提法,涉及擴大內需、產業發展、化解風險多個方面,針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痛點精準施策。
“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作為財政政策的一大增量方向,也將有利于推動‘兩重’和‘兩新’項目的落地。”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團隊首席分析師楊暢認為。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新的一年,繼續向新、向實、向需,才能讓老百姓預期更穩,讓企業家信心更足,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開創我國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三里河”工作室出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