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銘記崢嶸九十載 繼往開來再出發——回訪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

      發布時間: 2024-10-21 10:40:00 來源: 新華社

        一段浮橋,靜靜橫臥在江西于都河面上。

        90年前,正是在這里集結,一支鐵流不斷壯大,穿透漫漫黑夜,跨越重重關山,點燃了走向新生、走向勝利的革命火炬。

        8.6萬余名紅軍將士的身影,定格在贛南大地。

        正是從這里出發,這群將士告別故土,踏著泥濘荊棘,迎著槍林彈雨,開啟了一場震撼世界、彪炳史冊的偉大遠征。

        2019年5月20日,在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外的廣場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寄語:現在我們正走在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我們要繼往開來再出發!

        今年是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記者在贛南大地一路追尋,看到這片遍灑英烈熱血的革命故土,正奮力續寫長征新篇章。

        使命初心: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

        “登賢縣蘇維埃政府印”——于都縣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內,一枚特殊的印章引人注目。

        歷經90載,木質印章上鐫刻的9個字依然清晰可見、蒼勁有力,無聲訴說著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1934年10月,因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主力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位于中央蘇區后方的登賢縣淪陷,這枚政府印章由時任縣蘇維埃政府主席鐘家瑤隨身保管。在突圍轉移時,鐘家瑤身負重傷,冒著殺頭危險,仍將印章珍藏,直到新中國成立后將其捐給于都縣博物館。

        一枚印章,為何要用生命守護?

        在長征出發地一路追尋,這個答案愈發清晰:為了心中堅如磐石的信仰,為了實現為人民謀幸福的革命理想,革命先輩無懼犧牲、義無反顧……

        蘇區時期,參軍參戰的贛南兒女有93萬余人,占當地人口三分之一;兩萬五千里長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三位贛南子弟倒下……

        17棵青松,見證著這段紅色歲月。

        “見松如見人”,90年前的一個夜晚,瑞金黃沙村華屋自然村,17位青年告別家人踏上征途,出發前,他們相約栽下17棵松樹。

        江西省瑞金市葉坪鄉華屋村(2019年5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青松年輪,一圈又一圈向外延展,但華屋人最終未盼來青年歸,只有短短的一行“北上無音訊”,書寫在烈士豐碑上。

        村后山坡上,青松已蒼翠繁茂。66棟白墻黛瓦客家新樓拔地而起,曾經數代人住的透風漏雨土坯房已變為“華屋”。

        “當時爺爺們出發前,憧憬著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這在我們這一代人都實現了。”“17棵松故事”中的烈士之一華欽材的后人華水林說,現在他在家門口承包了8個蔬菜大棚,不僅脫了貧,還住上了新樓房,生活越過越充實。

        在江西省瑞金市葉坪鄉華屋村,村民在松樹下祭拜烈士(2022年9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密 攝

        改造農村危舊土坯房69.52萬戶,解決546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解決近300萬山區群眾不通電和長期低電壓問題……90載后,贛南山鄉已迎來巨變。

        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在推動老區振興的征程中,一批批黨員干部傾力奉獻、苦干實干,帶領群眾不斷破解住房難、喝水難、用電難、行路難、上學難、看病難等民生痛點。

        這是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梓山鎮潭頭村的果蔬種植基地(2021年4月2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歲月流轉,不朽的是革命精神,不變的是初心使命。在中央蘇區史專家凌步機看來,無論是90年前毅然出發遠征,還是新時代帶領群眾脫貧攻堅,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飲水思源:不忘中央蘇區父老鄉親

        “乾谷壹百斤”,在江西信豐縣新田鎮長征歷史陳列室內,一張90年前的紅軍借谷票清晰可辨。

        布草鞋收條、公債收據……行走在贛南老區,許多紀念館都有一張張這樣的“紅色票據”。

        紅軍打勝仗,人民是靠山。據統計,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前短短5個月,贛南蘇區人民捐出糧食90.6萬擔、被毯2萬床、棉花8.6萬斤、布鞋5萬雙、草鞋20萬雙等,蘇區人民源源不斷地把物資送往前線、交給紅軍。

        歷經歲月洗禮,票據上的紅色印章依然鮮紅,記錄下軍民的魚水深情。

        “在百姓支持下,紅軍踏上漫漫征途,不斷走向勝利。”于都縣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館員張小平說,贛南蘇區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但由于多種原因,發展一度落后于全國。

        人們在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前參加紀念活動(2021年5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2019年5月20日,于都縣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習近平總書記動情地說:現在國家發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我們要飲水思源,不能忘記革命先輩、革命先烈,不能忘記革命老區的父老鄉親。

        贛州曾是全國較大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發生率高達26.71%。贛州市蘇區辦對口支援科科長黃磊介紹,2012年以來,贛州市將財政支出的近七成、新增財力的近八成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當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

        基礎薄弱、資源匱乏,一度是老區的代名詞。如今,得益于國家政策、資金、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基礎設施不斷補齊、交通路網持續建設,老區振興發展走上快車道。

        江西省瑞金市城區景色(2024年5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劉黎明 攝)

        今年5月23日,由水利部對口支援、投資40余億元的寧都縣梅江灌區工程團結總干渠建成試通水。“贛南糧倉”寧都縣區域內15.5萬畝水稻、果蔬率先用上了灌區水。工程明年全部完工后,將惠及全縣22個鄉鎮農田灌溉和人口供水。

        投資16億多元的贛州瑞金機場將于今年年內正式通航,老區瑞金將迎來發展新機遇;作為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瑞梅鐵路建成后將結束贛州市尋烏縣、安遠縣不通鐵路的歷史……

        江西瑞金機場(2024年9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楊鑫 攝)

        江西省蘇區辦提供的數據顯示,12年來,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先后選派六批次367名干部對口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累計爭取重要政策和平臺497項、重大援助項目1744個、各類直接支持資金351.54億元。

        贛州市蘇區辦副主任劉光濤說,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在老區干部群眾接續奮斗中,贛州正迎來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性機遇。

        向新而行: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90年前,有裁縫手藝的于都人葛接調挑著縫紉機,跟隨紅軍跨過于都河、走上長征路。

        談起90年前爺爺的壯舉,葛接調的孫輩葛九長充滿敬意:“爬雪山、過草地那么艱難,二十出頭的爺爺卻挑著100多斤重的縫紉機走了兩萬五千里!”

        如今,“紅軍裁縫”家鄉面貌煥然一新,不僅于都人民解決了吃飽穿暖的問題,而且服裝產業成為富民強縣的重要產業。目前于都縣紡織服裝企業達3850余家,從業人數超30萬人。“去年,于都服裝還首次應邀參加香港時裝節,現場簽約和達成采購意向訂單金額2380萬美元。”于都縣副縣長楊海峰說。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段屋鄉寒信村景色(2019年6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周密 攝

        于都服裝產業的蓬勃發展,是老區人民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的一個例證。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贛南大地處處涌動著新氣象新活力。

        2012年到2020年,從百億元到兩千億元,這是贛州市南康區家具產業交出的產值大跨越“成績單”。贛州市委常委、南康區委書記何善錦說,從“草根經濟”成長為產業集群,南康家具實現“買全球、賣全球”,匯聚全球100多家設計公司、500多名設計師,打造國內最大實木家具制造基地。

        在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跨境電商產業園,銷售員工通過手機直播的形式推銷家具(2020年2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眼下,贛南大地橙黃橘綠。最早由贛州信豐縣安西園藝場技術員袁守根引進的臍橙苗,如今已長成老區人民致富的“當家樹”。去年,贛州臍橙種植面積達194萬畝,帶動上百萬農村勞動力就業增收。

        數據顯示,2023年,贛州地區生產總值達4606.21億元,是2011年的3.4倍,贛州在全國排位由2011年的第108位上升到第62位。

        在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段屋鄉金屋果業基地,果農收獲贛南臍橙(2023年11月1日攝)。新華社發

        以創新賦能,在推動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贛州市積極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加速產業升級和人才聚集。

        目前,贛州市擁有國家級科創平臺20個。隨著中國科學院贛江創新研究院揭牌成立、中國稀土集團總部落戶贛州,大院大所、央企總部入贛取得重要進展。加強引才聚才,贛南創新與轉化醫學研究院全職引進海內外知名高校博士50余人,全市引進培養國家、省級高層次人才700余人……

        老區不老。昔日長征出發地正激情滿懷邁向新征程,不斷煥發新生機、展現新氣象。

        文字記者:胡錦武、閔尊濤

        視頻記者:黃和遜、彭菁、胡錦文

        海報設計:李夢帆

        統籌:金地、吳建路、方思賢、王文源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email
      主站蜘蛛池模板: 撅起小屁股扒开调教bl| 特级毛片aaaaaa蜜桃| 国产精品最新资源网| 两个人看的视频播放www|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免费看无码特级毛片| 门卫老董趴在我两腿之间| 国产精品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传媒| 中文字幕22页| 日韩免费高清专区| 亚洲成人第一页| 福利电影一区二区| 国产v亚洲v欧美v专区| 久久成人福利视频| 国产超级乱淫视频播放免费| 中国一级特黄特色**毛片| 日韩欧美高清在线|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9久热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成人黄色激情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 中文字幕.com| 日本高清有码视频| 亚洲av熟妇高潮30p| 毛片免费全部无码播放| 免费激情视频网站| 美女裸体a级毛片|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wwwxx在线| 国产精品资源网| 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 怡红院精品视频| 丰满人妻被黑人中出849| 日韩欧美aⅴ综合网站发布|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免费播放美女一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