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石窟寺變身博物館,洞窟內外皆風景|文化中國行

      發布時間: 2024-09-06 17:02:00 來源: 中國青年報

        隨著游戲《黑神話:悟空》的火爆,取景地之一、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迎來了一大批游客。“10年!集齊四大石窟。”在北京工作的計算機測試工程師萬眾偉先行一步,于去年就完成了云岡石窟“打卡成就”。不久前整理照片,他才發現自己還去過莫高窟、大足石刻和龍門石窟,于是將感慨分享到社交平臺上。在他看來,雖然歷史已成往事,但我們仍能通過洞窟里流傳下來的佛像、壁畫等,了解到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這很吸引我”。

        “石窟寺是文明交流互鑒的結晶和歷史見證,中國石窟寺彰示了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與和平性。”8月19日,在甘肅敦煌舉行的2024·石窟寺保護國際論壇開幕式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表示,經過70多年的努力,中國重要石窟寺重大險情基本消除,石窟寺保護利用水平顯著提升,文化影響力日益增強。

        我國的石窟寺分布廣泛,規模宏大,體系完整,集建筑、雕塑、壁畫等藝術于一體。根據國家文物局組織開展的全國石窟寺專項調查結果,全國共有石窟寺2155處,摩崖造像3831處,共計5986處。

        目前,中國的石窟寺有莫高窟、大足石刻、龍門石窟、云岡石窟4項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樂山大佛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的組成部分;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克孜爾石窟、郴州大佛寺石窟以及飛來峰造像,則均是世界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

        “石窟寺遺址不僅是景點,還是博物館。”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理事長宋新潮認為,我們要探索石窟寺展示的“博物館化”,“多維度展示石窟寺遺址的價值,讓每一處遺產都‘活’起來。”

        深挖文化內涵,探索遺址展示的“博物館化”

        鮮少有人能夠看遍莫高窟內的所有壁畫。這不僅因為洞窟數量眾多,也是敦煌研究院在文物保護的基礎上,有效平衡客流的結果。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揚部部長雷政廣介紹,莫高窟共有洞窟735個,其中有壁畫、塑像的492個。在這492個洞窟中,具備開放條件的占18%,即130個左右。再除去要被修繕的,每年可以為公眾開放的洞窟僅約70個。

        自1979年開放以來,莫高窟已累計接待來自全世界近100個國家、2700萬人次的游客。其中,開放第一年接待游客兩萬余人次,而在2023年接待了260余萬人次。2019-2023年期間,年客流量增幅約為24%。每年的6月-10月,莫高窟的游客量最多,約占全年的78%。

        “洞窟的空間狹小,壁畫材質脆弱,年久多病。”雷政廣說,過量的游客參觀增大了洞窟的利用強度,不均衡的客流還會打破洞窟相對恒定的微環境,這些都向莫高窟的旅游開放管理工作提出挑戰。

        當前,敦煌研究院已制定一整套從可行性評估、方案制定、服務實施到評估改進的開放管理流程;開展研究,核定洞窟的游客承載量;在每個洞窟部署環境監測系統,讓洞窟內的指標保持在相對可控的狀態之下。根據洞窟的時代、位置、保存狀況和可觀賞性,研究院還設計了洞窟參觀線路,以合理有效地分流疏導游客,提升游客的參觀體驗。

        “游客不能在莫高窟的洞窟內拍照,也不能一次把所有洞窟看完。”萬眾偉說,自己理解這是文物保護的需要,只是從游客的角度來說,他希望能夠看到更多的洞窟,盡可能多地了解石窟的特點。

        在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觀賞敦煌石窟藝術高清數字電影,為游客的參觀體驗提供了補充。去年,敦煌研究院基于AR、VR技術,上線“數字藏經洞”展館;同時,積極開展研學活動,讓游客在旅游參觀的同時進一步體驗敦煌文化。

        “從大的方面來說,石窟寺遺址就是博物館,是重要的不可移動文物。”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教授劉漢龍呼吁,專家、學者要走進校園進行科普,同時青少年也要到石窟寺游覽,實地體驗,“我希望大家來這里不是走馬觀花,而要提前做功課,能夠真的了解到歷史。”

        深挖石窟寺遺址的文化內涵,探索遺址展示的“博物館化”,各地也在努力。近年來,龍門石窟研究院利用新技術,運用互聯網思維,著力打造“數字龍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爾石窟研究所多次在各地舉辦龜茲石窟歷史文化、藝術等相關展覽,同時加強講解員業務培訓,提升旅游接待服務質量。

        石窟寺展示,一草一木皆風景

        歷經千余年,石窟寺見證著古代中國的歷史、傳統、藝術、文學等。它不是脫離環境的單獨存在,周邊的山水、寺觀遺址、古道聚邑等,都是和石窟寺緊密關聯的有機系統。

        坐落于四川成都大邑縣的,藥師巖石窟近年來頗受游客歡迎。這里不僅有峽谷、河壩,還有訴說著歷史的摩崖造像。沿著藥師巖和沿線的風景徒步,是不少年輕人的選擇。

        杜凡丁是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分院總規劃師,他和團隊正在參與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建設的前期研究和規劃設計工作。“我們應對石窟寺進行‘全要素’展示。”在他看來,建設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要將石窟、寺、山水、古道凝為整體,擴大展示面,豐富展示內容。

        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研究員李天銘認為,對于大多數石窟寺類型遺產,在其保護管理與展示弘揚工作中至少存在兩大局限:一是忽視整體環境,將石窟寺欣賞等同于雕塑和壁畫的欣賞;二是過于強調視覺,將觀看作為進入石窟寺欣賞的唯一方式。前者使得石窟寺文化內涵拘囿于洞窟之內,剝離了其賴以生成的歷史地理環境;后者將石窟寺的價值被“剪裁”為訪客目光中呈現的藝術品形象,忽略了石窟寺欣賞同樣需要聽覺等感官信息,以了解文物傳遞的內在價值信息。

        李天銘認為,我們要將文化景觀方法論引入,將保護對象置于更宏大的時空背景中考量,重現自然與人文的互動關系,拓展石窟寺文物本體的認定,深化價值挖掘與闡釋建構的方向,以符合石窟寺整體保護、管理、展示利用的發展需要。

        記者觀察到,不少省份在引入文化景觀上發力,以點帶面,助力文旅品牌的建設。例如,四川省、重慶市利用散落在鄉野田間的石窟遺址,打造小型石窟文化公園、景點和微景觀,推動鄉村振興;目前四川省29處、重慶市69處小型鄉村石窟文化公園,都在全力推進建設中。

        展覽、舞蹈、電影……博物館延伸到景區外

        展覽、舞蹈、電影……不只游覽,當前的石窟寺正以多樣化的方式,展示自身的文化魅力,將“博物館”延伸到景區之外。

        今年上半年,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舉辦的“駝鈴聲響——絲綢之路藝術大展”,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在展出作品中,展覽聯合日本著名學府、近400年歷史的龍谷大學共同推出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第15窟特別項目。同時,新疆龜茲研究院首次復刻克孜爾石窟第8窟、全新呈現第38窟。

        在重慶,大足石刻數字博物館、元宇宙景區“云游·大足石刻”、8K球幕電影等,一批數字文旅項目上線。大足石刻相關展覽多次在國家博物館、蘇州博物館、深圳南山博物館等舉辦。大足石刻研究院還與龍門石窟研究院聯合推出“云上龍門 走進大足”直播活動等。

        在敦煌,“數字敦煌”中英文版全球上線,開創了文化遺產全球共享新模式;“敦煌遺書數據庫”“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數字藏經洞”博物館等的運行,面向國內外講好敦煌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把石窟藝術元素引入現代舞美設計,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結合,河南衛視推出舞蹈《云窟萬象》《龍門金剛》等。河南衛視視覺工作室資深數字美術師宋樂介紹,《龍門金剛》利用三維掃描技術重現了龍門石窟的主窟“大盧舍那像龕”;舞蹈則源于“敦煌舞系”中的飛天樂伎舞和金剛樂伎舞。“在表演過程中,舞者與石窟雕塑互動,讓雕塑的細節和歷史背景得以闡釋,重新詮釋了石窟藝術的精神內涵。”

        甘肅省文物局副局長仇健表示,要加強石窟寺的價值闡釋,推動洞窟、壁畫、塑像等通過展覽展示、數字化等方式,走出洞窟、走向百姓、走向世界,讓文物價值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廣泛傳播。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email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中文字幕aⅴ人妻一区二区| 欧美乱妇狂野欧美在线视频| 幻女free性zozo交|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一级片| 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 国产专区第一页| 香焦视频在线观看黄| 女人洗澡一级特黄毛片|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 向日葵app在线观看下载大全视频| 免费看片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精品视频网站www| 中国大白屁股ass| 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天堂电影在线观看| 男人把女人桶到爽爆的视频网站 | xyx性爽欧美| 日本乱人伦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不卡av不卡一区二区| 污污的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午夜毛片不卡免费观看视频|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男女|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 巨大一下一寸挤进校花| 久久97久久97精品免视看|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成人www| 激情小说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福利小视频| 美国免费高清一级毛片| 国产亚av手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