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亮名片
應急管理部自然災害工程救援合肥隊現有人員467人,配備了工程救援、洪澇搶險、城市排澇等救援裝備88(臺)套。組建以來,先后參加四川汶川地震、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深圳特大滑坡事故、安徽98年抗洪搶險、河南特大洪澇災害、京津冀抗洪搶險和2024年湖南華容特大決口封堵等急難險重任務40余次。2008年,所屬六中隊被授予“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1人被授予“全國抗震救災英雄模范”,2人榮立一等功。2022年被應急管理部授予集體三等功,2023年1人獲應急管理部三等功,4人獲嘉獎。
在一次次急難險重的任務中,應急管理部自然災害工程救援合肥隊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鐵心向黨、鐵肩擔當、鐵膽攻堅、鐵骨奮斗”的水電鐵軍精神。作為國家級自然災害工程救援隊伍,合肥隊始終堅守在抗洪搶險的第一線,用專業技術和頑強斗志守護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合肥隊隸屬于中國安能集團,是集團致力于打造的“1個自然災害工程救援中心+13個基地+9支專業救援隊”力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合肥隊主要立足安徽,輻射長三角,提供自然災害工程救援保障。按照差異化、多元化、特色化、協同化的發展思路,合肥隊積極搭建重特大自然災害工程救援支撐平臺。
2021年夏天,河南省遭受罕見強降雨襲擊,多地出現嚴重內澇。合肥隊迅速集結,第一時間投入防洪排澇搶險。隊員們在鄭州城區連續奮戰,成功排澇;在新鄉,他們夜以繼日地轉移受災群眾;在衛河決口封堵任務中,更是展現出了卓越的技術水平和團隊協作能力。此次行動中,合肥隊成功完成各項任務,榮立應急管理部集體三等功。
2021年,合肥隊在河南進行排澇作業。
2023年,京津冀地區遭遇洪澇災害,保定白溝河和靜海大清河等地險情頻發。合肥隊聞令而動,迅速投入戰斗。隊員們在惡劣環境下持續作戰,成功封堵了潰口,并在巡堤查險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他們的出色表現,再次證明了合肥隊作為國家級工程救援隊伍的實力與價值。
今年,合肥隊繼續在抗洪搶險一線書寫新的篇章。6月20日以來,合肥隊在安徽歙縣參與了兩條進山道路的搶修,全長約60公里,并進行了地下車庫的排澇工作。地下車庫積水嚴重,有的達到一層甚至兩層的高度,隊員們在那里奮戰了大約10天。
合肥隊在安徽歙縣開展道路搶通作業。
隨后,合肥隊馬不停蹄地趕往湖南岳陽洞庭湖,參與決口封堵任務。為了盡快完成封堵任務,現場指揮部采取了水路與陸路相結合的方式運送石料。決口處水流湍急,頂著高達36至37度的高溫,皮膚被曬得黝黑,但他們毫無怨言,一心撲在救援任務上。經過連續作戰,最終在規定時間內提前13個小時完成了封堵任務。緊接著,合肥隊又奔赴安徽六安固鎮,參與了一處43米寬的決口封堵任務,僅用了15個小時便成功完成了封堵作業。目前,合肥隊的部分人員仍留在遼寧葫蘆島,繼續參與抗洪救援工作。
合肥隊在華容決口封堵現場。
合肥隊的核心裝備之一——“動力舟橋”,被譽為救援航母。2021年,該舟橋在一次洪澇災害中一次性轉移被困群眾450人,充分展現了其在緊急情況下的高效救援能力。近年來,合肥隊利用“動力舟橋”參與了多項重大救援任務,包括2023年京津冀地區抗洪搶險等,以及今年在安徽省黃山、六安等地的抗洪搶險工作。
合肥隊配備有先進的通信偵察、通用搶險排澇等130余套專業設備,裝備著國內最先進的偵察無人機、三維激光掃描儀、自扶正救生艇、GX416植保機、地質雷達等搶險救援高科技裝備,能夠快速響應各類突發事件,高效執行復雜任務。例如,偵察無人機能在短時間內覆蓋廣闊區域,獲取災害現場的第一手資料;而三維激光掃描儀則能精確測量地形地貌,為后續的救援行動提供關鍵的數據支持。此外,通訊指揮車、子母式龍吸水、水陸兩棲全地形多功能起重機等重型機械裝備,不僅能夠應對各種極端環境下的救援任務,還能在緊急情況下迅速展開作業。
合肥隊在安徽歙縣開展城市排澇作業。
中國安能與合肥工業大學智能研究院聯合研發的應急指揮調度平臺,具有實時掌握人員、裝備、物資分布等功能,通過手環、定位器等技術手段,可以精準掌握人員位置和生命體征狀況、裝備位置和行駛速度等信息,遇有人員生命體征異常、裝備超速行駛等情況,可以實現實時預警。系統還可以通過AI、數字孿生等手段,模擬決口、滑坡、內澇等任務場景,推演優化處置方案。
“近年來,中國安能在承擔工程救援任務的同時,積極投身國家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組建大壩澆筑、洞挖等專業化分隊,將救援力量嵌入工程項目,用市場機制磨煉專業能力,打造形成‘平戰結合、建救兼備’的能力生成模式,極大地提高了救援隊伍的能力水平,探索出一條常態化擔負工程救援任務的特色化發展之路。”中國安能合肥分公司副總經理王維偉介紹。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 記者 陳欣 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