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跨境電商,通俗地說就是在網上“買”全球、“賣”全球。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健康發展,優化海外倉布局,支持加工貿易提檔升級,拓展中間品貿易、綠色貿易等新增長點。
2024年以來,跨境電商成為我國外貿領域的一大亮點。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1.22萬億元,同比增長10.5%,高于同期我國外貿整體增速4.4個百分點。
得益于跨境電商平臺功能的日趨完備、我國商品品質與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供應鏈更加快速靈活等積極因素的支撐,越來越多中小企業做起跨國買賣越來越便利,足不出戶“賣”全球。
老制鞋廠“跨”出新市場
四川成都是我國西部跨境電商最為活躍的城市。2024年上半年,成都跨境電商更是爆發式增長,公共服務平臺完成進出口申報超過6100萬單,同比增長276%。成都跨境電商火爆的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
在成都的這家制鞋廠,工人們正在抓緊趕制一批發往海外的訂單。畫線、折邊、組合、針車……一道道工序緊密銜接,每天的產量能達到6000雙。眼看生產這么紅火,而鞋廠的負責人卻很著急。
企業負責人夏時禮介紹,因為訂單太多,生產力完全不夠。2023年企業每天生產3000雙左右,2024年要增長一兩倍。
這家已經成立近30年的老制鞋廠,一直以線下外貿業務為主。2024年初開始嘗試把產品放到跨境電商平臺上銷售,而銷量卻大大出乎夏時禮的預料。
小批量 短周期 重研發 老鞋廠新思路
銷量為什么這么好?在夏時禮看來,關鍵在于要時刻把握海外市場變化,采用小批量、短周期的模式,快速推出新款測試市場反應,一旦出現爆款,便立即加大產量,快速鋪貨。這也讓這家制鞋廠徹底改變了重生產、輕研發的狀況。
通過跨境電商線上接單,僅僅不到半年,這家鞋廠就把20萬雙鞋賣到了北美、歐洲的十多個國家,拉動企業產值增長超過20%。眼看市場前景這么好,這家鞋廠也有了新的計劃。
夏時禮介紹,預判跨境電商業務會在企業產值的基礎上增加20%、30%甚至到50%。企業生產力完全來不及,目前企業正在建設新工廠,準備2024年年底搬進去,突破產能。
成都女鞋品牌“出海” “劣勢”變“優勢”
成都被稱為“中國女鞋之都”,是我國女鞋制造的主要產業帶。全市從事鞋類生產銷售的企業超過1600家,出口量占全國女鞋的三分之一。隨著跨境電商融入當地制鞋產業,不僅讓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到了蘊藏在海外的商機,同時,也推動著成都制鞋從產品“出海”向品牌“出海”轉變。
自有品牌獨立賣 直接面向海外消費者
蒲文斌從事女鞋跨境電商出口生意已經8年,他們公司的業務主要是以國外品牌代工為主。2024年,他們新開通了獨立站,推出自有品牌在海外開賣。
所謂獨立站,簡單來說就是不依靠國外品牌或銷售平臺,以自有品牌設立網站,直接面向海外消費者銷售產品。
眼下在成都,瞄準跨境電商賽道的制鞋企業越來越多,2023年底還不到200家,而2024年這一數字卻發生了翻倍增長。
定制化 手工制 女鞋小批量出貨受歡迎
四川省鞋業協會秘書長馬運濤介紹,成都制鞋的一大特點是以手工制作居多,質量好、定制化程度高。但是,相比于其他地區自動化、大批量的制鞋模式來說,批產能力相對較弱,以小批量出貨為主。然而,正是這樣看似的劣勢卻恰恰更能適應跨境電商的需求。
馬運濤表示,跨境電商要求快速出貨、小批量生產。成都柔性生產快速靈活,今天下訂單,后天就可以把訂單生產出來。本來看似是一個劣勢的生產模式,在當前的環境之下反而成了新優勢。
需求擴大 跨境服務商迎來發展新機遇
成都傳統的制鞋產業在跨境電商的帶動下煥發出新的活力。目前,全國跨境電商經營主體數量超過12萬家,而圍繞他們所需要的物流、支付、數據等跨境電商生態鏈服務企業也在成都加速聚集。
一大早,在成都空港國際快件中心,一批批跨境包裹陸續運抵,工作人員正在忙著卸貨。在倉庫經過短暫中轉后,這些包裹就將通過空運發往北美和歐洲。
彭薇經營的物流公司專門承接跨境電商的空運業務,主攻歐美航線。上半年,業務量同比增長了四倍。
除了物流服務商,成都不少科技企業也乘上了這股跨境熱的“東風”。記者來到一家軟件開發企業時,這里正在舉行一場培訓會,會議室里坐得滿滿當當。
這家企業開發的軟件,簡單來說就是對各國跨境電商市場的商品種類、銷量趨勢、市場行情等數據進行匯總分析,為賣家提供參考依據,近半年新增用戶就超過了20萬。
從這張用戶地域占比圖上可以發現,從幾年前廣東一省占比超過60%,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緊隨其后優勢明顯,到如今,中西部省份占比顯著提升,用戶分布呈現出更加均勻的態勢。
完善跨境電商生態 加速企業“出海”步伐
傳統制造業轉型“出海”加速、跨境服務體系日益完善,讓跨境電商成為成都外貿新的增長極。但要持續擴大需求,拉動產業鏈實現躍升,要解決的問題依然不少。如何解決行業痛點,讓跨境電商持續煥發新活力?
跨境熱在成都持續升溫,當地行業協會收到的咨詢量也與日俱增。在這張企業拜訪問卷表中可以看到,近一個月來就搜集到100多家企業的需求。
成都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吳悅介紹,最大的需求在于供給側與需求側的匹配,有很多的工廠或者工貿一體企業,他們轉型做跨境電商,不知道該怎么啟動這個生意。而另外一頭,很多電商平臺他們又需要一些非常優質的供應鏈入駐。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打通供需對接渠道?當地主管部門將涉及跨境業務環節的服務商匯聚在一起,建立跨境服務主體庫。現在,賣家只需通過手機就能方便對接到本地服務商。
成都全球跨境電商服務資源中心主任宋以佳介紹,2024年,共增加大概百家新服務商到主體庫,比如關務、物流、支付,包括技術,使成都綜試區的跨境電商生態愈發豐富和完善。
與此同時,當地還在加快推進“跨境電商+產業帶出海”工作。在成都市商務局,記者拿到一份正在編制中的跨境電商“源頭工廠”匯總表。目前,已匯集服裝鞋靴、家具家居、川味調料等本地優勢產業帶的200多家工廠。
擴大跨境電商規模 培育外貿新動能
成都提出規劃,到2025年底,將培育跨境電商優勢產業帶15個以上,帶動實現交易規模超過1400億元。跨境電商作為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帶動作用最強的外貿新業態,正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發展趨勢。
2024年6月,商務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提出包括加強跨境電商行業組織建設與人才培養等15條舉措。同時,各地也都在出臺支持政策搶抓機遇。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瞄準難點、堵點,推動跨境電商不斷拓展出新空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