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12日),我國建造重量最大的國際海洋油氣平臺——馬贊油氣集輸平臺在山東青島完工交付,它的完工標志著我國大型海洋油氣裝備建造技術獲得突破。
作為我國建造的最大國際海洋油氣平臺,馬贊油氣集輸平臺究竟規模如何?其內部又蘊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奧秘?來看總臺記者的實地探訪。
海油工程馬贊項目常務副經理 蘆存財:這臺關斷閥重量超過38噸,高度超過3米,這樣的龐然大物在我們平臺分布超過30臺。
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國際上集輸能力最強的海洋平臺,馬贊平臺每年能夠匯集輸送原油2400萬噸,可以為近5億輛小汽車加滿油,這也是為什么平臺要建得這么大。但“大”只是一個表面的感觀,它的里面其實處處都暗藏著高科技。
海油工程馬贊項目常務副經理 蘆存財:我們現在看到的是36寸原油外輸管線,首次使用了國產內涂塑技術,解決硫化氫高的同時,實現了25年的長期安全服役。
馬贊油氣集輸平臺由大型管匯、管道清理、化學處理、操作控制等復雜系統組成,包含超過10萬個零部件,規模體量、系統復雜性等均創國際同類平臺紀錄,對項目管理提出巨大挑戰。
海油工程馬贊項目常務副經理 蘆存財:對一個總重近2萬噸的超級組塊,平臺材料、設備成千上萬,項目組織開發了可視化管理平臺,通過數字模擬、建造孿生技術實現建造全流程的數字化管控。
通過應用可視化智能管理平臺,相關的材料、設備、進度、質量、安全等都可以在系統里一目了然地進行跟蹤。項目施工和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工程質量、安全績效等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建設能力實現突破
近年來,我國海洋工程企業在高端裝備研發、深水工程建設、智能化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突破。這些技術創新不僅提升了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的國際競爭力,也為全球海洋工程裝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隨著全球首座10萬噸級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二號”、亞洲首艘圓筒型“海上油氣加工廠”“海葵一號”等一批大型海洋工程裝備相繼投產,我國在高端海洋工程產業鏈技術鏈完整性、場地設施先進性、大型項目管理專業性等方面的競爭力日益提升。
海油工程青島公司總經理 陶付文:目前,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鏈已相對完善,涵蓋了上游的裝備設計、原材料供應以及中游的裝備制造,和下游的項目總包和服務等各個環節。
海油工程國際工程公司總經理 劉瑞:近年來,我們對外交付了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型海洋能源工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逐步實現了從低端國際油氣工程分包商,向高端工程總承包商的重要轉變。
2023年,我國海洋工程最新訂單量在國際市場占比超60%,一大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組團“走出去”,為推動國際油氣合作向更深層次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