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快速、直觀地“讀懂”內蒙古?去打卡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內蒙古展覽館、內蒙古博物院也許是最佳方式之一。
6月25日一早,由中央宣傳部會同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開展的“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走進內蒙古展覽館,參觀了“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主題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主題展。
采訪團參觀“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主題展。
“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主題展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分為“人民領袖 情系北疆”“高瞻遠矚 把舵領航”“五大任務 擔當奮進”“聚焦主線 模范前行”“人民至上 初心如磐”“勇闖新路 挺進中游”六大篇章,全面回顧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深情關懷和厚愛期許,生動展現了各族干部群眾緊跟總書記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生動實踐。
通過展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內蒙古。
糧食產量“二十連豐”,畜牧業生產“十九連穩”,“糧倉”“肉庫”“奶罐”“絨都”是內蒙古農牧業四張名片……參觀過程中,農民日報社記者高玥注意到展廳中有不少關于內蒙古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的介紹。她感慨:“展覽讓我感受到總書記對內蒙古農牧業發展很關心,也深刻體會到了內蒙古人民守望相助、團結奮斗的精神風貌。”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關光伏治沙的資料圖片。”新華社記者梁婉珊表示,“展覽使我了解到內蒙古的發展印記,在生態文明建設、新能源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方面的進步和轉變。也感受到內蒙古全區上下涌動著聚焦聚力辦好兩件大事,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采訪團參觀“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主題展。
心向黨、心向黨中央,是內蒙古的光榮傳統。走進“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主題展, 一幅幅圖片、一張張圖表、一段段文字、一件件文獻檔案展品,全面展示了內蒙古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不論面臨多少困難和挑戰,各族人民對黨的熱愛和忠誠都毫不動搖。
為采訪團成員進行了生動講解后,內蒙古展覽館宣傳教育部講解員白吉娜感觸頗深:“我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用心用情地做好每一次講解,講好更多紅色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內蒙古的歷史和奮進歷程,為內蒙古發展貢獻一份光和熱。”
在內蒙古博物院,采訪團成員聽講解。
隨后,采訪團成員來到了內蒙古博物院,在“大遼契丹”“交融匯聚”等展廳,通過一件件經典的藏品,一個個精彩的文物故事,了解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中國民族報社記者鄭涵月說:“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內蒙古,第一次來到內蒙古博物院,在這里,我看到了許多見證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藏品,希望以后能多多來內蒙古采訪、看展,多進行一些相關報道。”
聆聽文物故事。
“內蒙古博物院現有藏品15萬件套,設有‘遠古世界’‘文明曙光’‘邊關歲月’‘大遼契丹’‘交融匯聚’‘解放之路’等9個基本陳列,所有的陳列核心主題是一致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蒙古博物院社會教育部講解員劉弘軒介紹,內蒙古博物院積極打造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的系列展覽,吸引著眾多游客走進博物院,近年來,年均觀眾量達200多萬人次,成為內蒙古的一張亮麗“文化名片”。
內蒙古日報·草原云記者:梁亮 鄭學良 李卓 懷特烏勒斯 馬駿馳 柴思源 韓選婷 王雅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