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持續用力,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回升向好基礎更扎實
一季度,我國經濟增速超出預期,發展質效顯著提升,回升向好基礎更穩固。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認為,一季度經濟增速高于去年全年增速,高于年度預期增長目標,高于絕大多數市場機構的預期。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的底氣更足、信心更堅定。
宏觀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企業、居民的預期信心有所增強。從企業看,前2個月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2%,較2023年的-2.3%明顯提升。代表產業升級方向的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28.9%,紡織服裝、家具、電子設備等中小企業較為集中、創造就業崗位較多的行業利潤也逐步回升。利潤回升帶動企業預期好轉,3月份制造業PMI升至50.8%,6個月以來首次位于榮枯線以上。其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50.6%、50.3%,均為12個月以來最高水平。
從居民看,就業增收壓力有所緩解。企業經營狀況改善尤其是勞動密集型行業經營改善,推動就業崗位增加、收入改善。一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2%,較去年同期下降0.3個百分點;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6585元,增長6.8%,快于經濟增速。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黃衛挺表示,投資、消費、進出口三大指標增長總體穩定,穩中有升。受一季度經濟超預期表現帶動,市場預期正在加快好轉,信心進一步增強。一季度以來,不少國際機構上調我國經濟全年增長預測,反映了外界對今年我國經濟增長前景的認可。
對于下一階段物價走勢,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所長申兵認為,未來一段時期,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市場需求持續回暖、基數效應減弱、部分農產品迎來價格拐點等積極因素增多,將支撐物價繼續溫和回升。就業方面,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王陽認為,展望二季度,就業形勢有望穩中向好,帶動工資性收入增長,將繼續為居民增收“筑底”。同時,促進居民增收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地見效,也將為居民收入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發展新優勢加快形成
宏觀經濟大盤穩定恢復的同時,高質量發展繼續取得新進展。從需求結構看,一季度,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5.5%,主動力作用持續凸顯。從產業結構看,制造業加速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傳統動能穩步恢復,新興動能持續壯大,服務業和制造業加速融合發展。
居民出行和旅游餐飲需求持續釋放,服務消費保持較高增速,線上消費加快發展。一季度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實際同比增長8.3%,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凸顯。服務零售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0%、4.7%,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3.7%。
新業態、新模式增勢強勁。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所經濟形勢分析預測研究室副主任成卓表示,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發展和應用推動生產方式變革,新業態新模式持續涌現,網上直播、即時零售都較為火熱。一季度,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1.6%,繼續保持較高增速。
政府、企業將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塑造新優勢的關鍵一招,帶動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4%,增速較前2個月加快2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0.8%、12.7%,航空航天設備制造業、電子通信設備制造業、信息服務業、研發與設計服務業投資增長較快。隨著超長期國債項目逐步落地,中央和地方對企業設備更新政策支持落細落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支撐力依然較強。
黃衛挺表示,當前我國經濟仍存在一些短板,包括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整體水平不高、居民消費不足等,相信通過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將釋放出更大的經濟潛能。特別是立足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重要著力點,不管是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還是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都將進一步提升全要素增長率,對潛在增長率形成新的支撐。
長期向好態勢更明顯
一季度GDP環比增長1.6%,連續7個季度環比增長。黃漢權表示,除2023年疫情防控轉段推升去年一季度環比增速的特殊情況,今年一季度環比增速是2019年以來最高的,環比折年率達到了6.6%,經濟持續回升、加快回升的特征顯著。
展望未來,成卓認為,我國經濟將形成“以量穩助質優、以質優促量穩”的良性循環。一方面,持續積極的政策將有助于穩定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在全球PMI改善、海外補庫周期開啟以及“新三樣”等增長點帶動下,未來出口或保持相對高景氣;隨著各類消費促進政策、消費品以舊換新增量政策以及優化消費環境等相關政策陸續落地,居民收入增速持續改善,加之消費場景更趨豐富多元,消費有望保持穩健增長;基礎設施投資保持高位運行,制造業投資有望繼續加力,房地產開發投資拖累作用減弱,預計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將保持平穩增長。
黃衛挺表示,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靠前發力、精準發力、協同發力,出臺了更多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為一季度實現良好開局提供了重要保障。下一階段,政策加力和改革發力的“組合拳”,既可打通當前經濟運行中的重要堵點卡點,也可避免政策超調,有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但也要看到,3月份部分經濟指標增勢有所放緩,經濟運行仍面臨一定風險和挑戰。專家表示,展望全年,只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統籌擴大內需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高水平開放與深層次改革雙向互促,確保各項宏觀政策共同發力、同向發力,就一定能戰勝風險挑戰困難,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