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老外試駕中國電車:這車太酷了,敵視中國的人就是純純嫉妒

      發布時間: 2025-02-19 09:41:00 來源: 中國日報

        導讀

        當前,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始終堅定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與此同時,個別國家出于地緣政治的考慮,動不動就揮舞“反傾銷”“反補貼”的大棒,用“去風險”“產能過剩”等不合邏輯、違背市場規則的敘事說事,打壓中國企業,遏制中國發展。

        中國日報起底工作室實地走訪大城小鎮,采訪多名頂級專家學者與國內企業家,推出系列紀錄片《世界變局與中國應對》。上集《逆流而上》揭穿美國等西方國家炮制“產能過剩”、大搞“脫鉤斷鏈”的套路和邏輯,探索變局之下的應對策略與出路。

        1. 中國真的“產能過剩”嗎?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助力全球綠色低碳轉型。中國電動汽車物美價廉,受到多國消費者喜愛。

        然而,美歐不斷炒作“產能過剩”概念,用來指責中國的貿易行為,不斷對中國商品加征高額關稅。其中,首當其沖的經常是中國的電動汽車。

        中國,真的“產能過剩”嗎?

        吉利控股集團海外公關總監阿什·薩克利夫表示,“產能過剩”這個詞并不符合吉利的現狀,他們甚至可以說是“產能不足”,因為中國消費者對于電動汽車的需求,空前高漲。

        "Overcapacity", I would say it doesn't really apply to Geely right now. We can say that we're under capacity because Chinese consumer demand for EVs is at an all time high.

        國際能源署也指出,到2030年,電動汽車需要有4500萬輛,才能實現氣候目標。中國2024年的電動汽車產量是1000萬輛,只占該目標的22%,即使保持高增長速度,到2030年也不太可能“產能過剩”。

        The IEA states 45 million EVs are needed by 2030 to meet climate goals. China's 2024 EV output is 10 million, just 22 percent of the target. Even with rapid growth, "overcapacity" by 2030 seems unlikely.

        不僅如此,事實上,中國的商品出口比例,遠低于西方國家。近80%的德國汽車和50%的日本汽車都出口到其他國家,而2023年中國出口的電動汽車只有12.7%,更不用說80%的美國制造芯片和大多數波音和空客飛機都在全球銷售。相比起來,究竟誰才是“產能過剩”呢?

        “美國政府濫用了‘產能過剩’一詞。”馬來西亞前交通部長翁詩杰認為,“美國是什么意思?如果某個國家將多余的產能向其他國家出口,就是‘產能過剩’?難道說,每個國家都只能生產恰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量的產品嗎?如果這樣的話,也就不存在什么全球貿易了。”

        I would say Washington has abused the word "overcapacity". What do you mean when you say that the export of the surplus production to other countries is considered "overcapacity"? Do you mean to say that each and every country is only allowed to produce exactly what you need for domestic market? If that's the case, then virtually, there is no global trade at all.

        關稅不斷上升,給全球應對氣候挑戰所作的努力帶來了嚴峻影響。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稱,關稅不斷上升,特別是針對電動汽車和各種科技產品,而這些產品其實有助于應對氣候變化問題。這真的很荒謬,人們也擔心這種政策會影響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The rising tariff, particularly on the EVs and these technologies which actually can help to address the climate change problem, are really, I think, ridiculous. And also I think that people worry about how this kind of policy will have an impact on the global effort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吉利控股集團海外公關總監阿什·薩克利夫表示,中歐之間的合作只會惠及雙方的消費者,歸根結底并不存在什么威脅。而為高額關稅買單的,最終也只能是消費者。

        不過即便面臨不利條件,中國的汽車依舊保持著很強的競爭優勢。

        “我認為中國車企有很強的競爭力,即便在加征關稅后仍是如此。那么為什么價格這么低呢?規模化生產。效率就在于大規模工業生產能力,我認為這一點任何其他國家都難以復制。”阿什·薩克利夫說。

        I would say the proposition is very strong from Chinese car companies even after tariffs. So why is it so cheap? Scale, the scale. The efficiency in the industrial footprint is massive, and I don't think this can be repeated in any other country.

        為了了解歐洲消費者對于中國電車最真實的反應,起底工作室還開著中國電車來到了歐洲街頭。從丹麥到意大利,中國電車都引來了當地市民的圍觀。一位來自瑞典的小哥在試駕后提到,中國電車開起來感覺很不錯,歐洲對中國以及中國產品的針對,更多的是來自“我們對于你們經濟發展感到嫉妒”。

        2. 為何要炮制“產能過剩”概念?

        既然“產能過剩”不是真的,為什么我們還會一再聽到這樣的說法?

        起底工作室追溯來源,發現西方官員和媒體在有組織地炒作“產能過剩”一詞,其中的代表是美國時任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盡管她是一名科班出身的經濟學家,但她的種種主張卻充滿了政治動機。

        2024年3月,耶倫開始在不同場合反復提及“產能過剩”一詞,并且還在中國訪問期間以“產能過剩”為由指責中國新能源產業。當年5月,美國便立即加征了對華新能源產品的關稅。

        多位學者指出,愈來愈高的關稅背后體現的是美國在各個領域的恐慌情緒——中國的崛起在美國引發了國家安全和生活方式的恐慌。美國現實主義學派學者米爾斯海默提到,一場安全競爭正在兩國之間展開,其中既包括軍事層面,也包括經濟層面。所以美國要對中國進行制裁,就像20年前對日本做的那樣。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閻學通表示:“美國政客的問題在于,他們想要保持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他們因為中國的崛起而指責中國,因為美國無法再像以前一樣享受霸權地位。”

        The problem for some American politicians is that they want to maintain America's global leadership. They blame China, for China's growth making America no longer enjoy that kind of dominating position.

        “美國的跨國公司在全球賺取財富,但這些錢并沒有完全流回美國,這滋長了(人民的)不滿情緒。”全球化智庫理事長王輝耀講道。“特別是在‘鐵銹地帶’的一些州,他們感到自己被忽視,他們一直在失去福利,這種情緒累積成了憤怒,最終指向了政客。而這些政客為了轉移民眾的仇恨,就找到了替罪羊,也就是中國。”

        The US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re making a fortune worldwide. And then the money probably is not really all coming back to the US. So there's a lot of sentiment for the people in the West or Rust Belt states, that they feel they've been neglected, they've been losing the benefits and then the anger turns onto the politicians. Then the politicians wants to transfer the anger and they have a scapegoat, which is China.

        國內嚴重的中產階層危機以及政策的無能,加之對于中國崛起的恐慌,使得美國執著地去全球化,即便與中國合作也為美國帶來了利益。正如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所說,如果沒有從中國進口的商品,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只會更難控制。

        這種敵意體現了一種“零和博弈”思維:如果你贏了,就是我輸了。

        “事實并非如此。”喬治·布什美中關系基金會創始人、主席尼爾·布什說。“你贏了,我也可以贏;我贏了,你也贏了。每個人都能成為贏家,有一種情形,就是我們可以雙贏。”

        It's kind of a zero-sum game. If you win, we lose. That's not true. If you win, we win. If we win, you win. Everybody wins. There's a scenario out there, where we both can win.

        3. 面對打壓,中國企業家們怎么看?

        起底工作室走訪了東南沿海的企業,受到之前貿易戰影響的企業家們,又怎么看待當前的局勢呢?

        在中國的電動汽車崛起之前,“產能過剩”一詞曾被用于指責中國的太陽能產業。“全球每八塊太陽能板中,就有一塊是由晶科能源生產的。”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副總經理錢晶認為。“對于西方企業來說,想要追趕上中國企業已經很難了,所以他們才會推動自己的政府、或是游說自己的政府增加貿易壁壘和貿易限制,并對中國企業施加制裁。”

        It's very, very hard for Western companies to catch up with Chinese companies. That's why they push their governments or they lobby their governments to place trade barriers, restrictions, sanctions on Chinese companies.

        不過錢晶稱,這樣的挑戰,并不會削弱中國企業的競爭力。

        福安市國恒工貿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按摩椅的企業,現在在海外也銷量不錯。但總經理葉文輝也經歷了低谷,2018年中美貿易戰讓他在一夜之間幾乎傾家蕩產。

        “2018年的時候,還有一波清退線上的電商賣家,亞馬遜賣家。當時我們是在做耳溫槍、體溫計,我們當時做到整個行業的頭部,大概有15個店鋪。在一夜之間全部給我們凍結掉,差一點就破產了,倒閉了。我們從來沒想過會因為政治因素,讓我們的經營出問題,而且還是這么針對性的。”

        葉文輝也談到了這件事帶來的啟發,稱大部分企業都有在思考這個問題,一定要加強靈活性、彈性,不要被任何事情給局限住。

        在福建福安,有一家“一億美金俱樂部”,成員都是像葉文輝一樣的小企業家。對于美國關于中國“產能過剩”“搶飯碗”的指責,一些聲音認為,這不是中國的問題,中國沒有“產能過剩”,做到物美價廉并沒有錯。

        福建康威針紡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光表示,美國僅僅覺得中國企業在“卷”價格,卻從未想過去“卷”服務跟“卷”品質。如果美國產品的品質超出中國很多,為什么美國工人還會失業呢?

        “我們缺訂單呢,哪里還是‘產能過剩’?我們想要訂單砸來。”在場有的企業家笑稱。如今的他們還在“卷”運營、“卷”技術、“卷”團隊,稱自己越“卷”越有干勁,大家在一起才能把蛋糕做大。

        如今,特朗普再次就任美國總統。面對未來的風險與挑戰,大家樂觀地說道:

        “不怕!(已經)打過一次了,(我們)打不倒!”

        出品人 曲瑩璞

        總監制 邢志剛

        監制 柯榮誼

        統籌 何娜 李暢翔 張若瓊

        策劃 李暢翔 孟哲 徐潘依如

        制片人 孟哲

        記者 徐潘依如 孟哲

        運營宣發 戈鑫閣 侯俊杰 郭欣然 王寧 弓玥琪

        微信編輯 弓玥琪

        研究支持 國際傳播發展研究中心 沈斌 王榮

        外聯制片 馬振寰

        腳本撰寫 徐潘依如

        執行制片 林宸西

        執行導演 李彥霖

        現場導演 戈鑫閣 孫萬瑋

        剪輯指導 孫雅晶

        短視頻剪輯 黃士承 謝曉軍

        視效 錢雪威 李繁

        視覺指導 張云舒

        聲音設計 張托夫

        調色 劉康

        設計 黃紫楊 謝春燕 鄒靜妍

        預告片制作 盧小曉

        調研組 宗慧文 陳思揚 姚雨禾 楊靖童 賈慧敏 賀雅雯

        運營實習生 任格 楊靖童 閻箬林

        攝影組 馬雅波 程星承 劉越洋 劉彪 陳利鵬 劉賀 朱赟海 張文凱 龔康康 馬千里 許志強

        錄音 顏文祥

        妝發 賈勤

        鳴謝 任怡筱 田歌

        起底工作室

        中國日報新媒體中心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全球瞭望丨法國《回聲報》:中國科技企業的振興超乎預期

        法國《回聲報》17日發表題為《中國科技企業的振興超乎預期》的文章說,中國科技似乎已達到一個新的水平。文章認為,這些成功提振了中國人的信心,尤其是80后一代,因為深度求索的創始人、游戲科學的創始人以及《哪吒2》的導演都是40出頭的年輕人。 [詳細]
      • 匈牙利外長:與中國的合作受益匪淺

        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2月18日在紐約表示,過去幾年,匈牙利從與中國的合作中獲益良多。西雅爾多表示,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幫助匈牙利走向汽車技術革命的前沿,而歐盟卻加征關稅,采取“自殺政策”,為歐洲經濟帶來嚴重損害。 [詳細]
      • 中國代表:中方樂見一切致力于烏克蘭和平的努力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17日在安理會審議烏克蘭問題時表示,中方樂見一切致力于烏克蘭和平的努力,包括美俄達成的關于啟動和談的共識。中方希望各方通過談判共同解決危機的根源性問題,找到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安全框架,實現歐洲大陸的長治久安。 [詳細]
      email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性理论片在线观看片免费| 国产精品乳摇在线播放| 免费观看美女裸体网站| avav在线看|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色噜噜人体337p人体|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亚洲午夜成激人情在线影院| 色老头成人免费视频天天综合| 天天摸天天爽天天碰天天弄|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蜜桃成熟时3之蜜桃仙子电影| 奇米视频888| 亚洲av综合av一区| 男人用嘴添女人下身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免费无码专区不卡 |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免费|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综合二区三区| 污视频免费看网站|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 √天堂中文www官网| 欧美18性精品| 又粗又大又猛又爽免费视频| 4ayy私人影院| 无套内射无矿码免费看黄| 亚洲欧美自拍另类图片色| 视频一区二区精品的福利| 在线观看亚洲专区|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男人j放进女人p全黄午夜视频| 国产乱来乱子视频|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久久|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www.爱情岛论坛|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mv视频7| 午夜三级三级三点在线| 男人天堂资源站| 房客(糙汉)何璐程曜坤| 亚洲女成人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