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3日電(記者鄭開君 郭沛然)“過去,外國企業把技術帶到中國;現在,企業在中國為中國創新;今后,我們很可能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創新從中國走向世界!”中國德國商會華東地區執行董事馬銘博(外文名:馬克西米利安·布特克)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如是感慨。他表示,隨著中國經濟持續轉型升級,外資在中國運營的重點正從純粹能力建設,轉向如何更好利用中國創新體系。
馬銘博告訴記者,當下不在中國的人很難理解中國的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水平,也很難發現德國企業與中國伙伴間的聯系有多么緊密。他表示,因為融入中國市場并積極接受中國創新對企業發展十分重要,很多致力于中國市場的德國企業已變得非常中國化。
這是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2023年8月2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郭晨攝
今年7月,中國德國商會發布報告顯示,德國汽車行業中70%的企業都通過與中國大學、供應商或客戶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來實施創新。
隨著中國推出更便捷的政策,許多德國大中小型企業的管理者今年紛紛來華訪問。“他們驚訝于外資在中國營商多么順暢,在中國研發創新多么高效。”馬銘博說,“中國有大量人才、有良好的基礎設施,還有很多優秀的創新供應商能為外資所用。”
2024年4月25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舉行的2024北京車展上,梅賽德斯—奔馳CLA級概念車亮相。新華社記者才揚攝
德國央行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德國對華直接投資持續大幅增長。今年上半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總額達到創紀錄的73億歐元。其中,今年第二季度德國對華直接投資達48億歐元,幾乎是第一季度的兩倍。
談及所謂“脫鉤”“去風險”,馬銘博表示,對于世界來說,“脫鉤”才是最大的風險;對于德國企業來說,不在中國才是“一個巨大的風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