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逐漸下降,為了抵御嚴寒侵襲,許多電動車車主紛紛為愛車加裝了各種“御寒神器”。近期,無論是各大商場還是線上購物平臺,車把套、擋風被等電動車保暖用品的銷量都出現了顯著增長。那么,這些“御寒神器”在行駛和充電過程中是否安全?存在哪些安全隱患?冬季又該如何選擇電動車御寒物品?針對市民普遍關心的問題,記者進行了走訪了解,并采訪了拉薩市消防救援支隊相關負責人。文/記者 梁蘭 圖/記者 貢曲羅杰
電動車擋風被熱銷
氣溫逐漸變冷,人們出行時紛紛全副武裝。不少騎電動車出行的市民選擇為愛車加裝“御寒神器”。在拉薩街頭,不少電動車都安裝了擋風被,其顏色、造型、款式各異,其中護膝型、套把型擋風被尤為常見。
記者登錄某電商平臺搜索“電動車擋風被”,發現月銷量過萬的產品占據首頁,其中一款產品月銷量更是超過5萬單,高居銷量榜首位。該產品主打“冬季加絨加厚防寒雙面防水”功能,價格在29元至79元之間。
線下商場的電動車擋風被同樣迎來熱銷。商家將各式各樣的擋風被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以吸引顧客。擋風被款式多樣,有護膝型、套把型、包裹全身型,還有親子款等,這些擋風被大多與手套相連,較小的可以覆蓋到胸前,最大的則可以包裹至下巴位置。主要分為加絨和不加絨兩類,每類還會根據具體工藝和大小細分為不同價位。
記者走訪發現,安裝擋風被的群體主要是上下班和接送孩子的人群。在拉薩市城關區的一些路口,記者看到眾多電動車上都安裝著五顏六色、款式各異的擋風被。市民王女士表示,近期早晚上下班實在太冷,前段時間沒裝擋風被時,到達目的地時手部、腿部和耳朵都凍麻木了,為了保暖,她在網上購買了一款套把型擋風被。
加裝擋風被存在安全隱患
記者觀察到,王女士購買的擋風被材質厚實,使用方便簡單,只需綁在電瓶車把手上即可。為親身體驗其效果,記者進行了試駕。幾分鐘后,記者發現,加裝“御寒神器”后,防風、保暖效果顯著,但也存在一定問題:一方面,遇到紅燈或緊急情況剎車時,擋風被套袖部分會束縛雙手、雙臂,影響剎車操作的靈活性;另一方面,擋風被會影響電動車的穩固性和靈活性,在轉彎時極易引發交通事故。
在拉薩市北京中路路口,記者隨機統計了30輛電動車,其中10輛安裝了擋風被。市民張女士表示,雖然加裝擋風被能夠起到較好的御寒效果,但也會影響騎車操作,所以她騎車出門會選擇穿厚衣服、戴手套和圍圍巾的方式保暖。
拉薩市消防救援支隊助理員梁詩敏介紹,市面上不少擋風被通常使用聚酯纖維做填充物,絨布做內襯,這兩樣都是易燃物。有的車主在給電動車充電時,習慣將充電線、充電器從擋風被中穿過,甚至直接將充電器放在擋風被上。這樣一來,若充電器通風散熱不良或充電過載,很容易因高溫引發燃燒,進而導致電動自行車起火。聚酯纖維還容易產生靜電,增加了火災發生的概率。
多部門協同治理至關重要
梁詩敏建議,為保障日常出行安全,盡量不要給電動車安裝擋風被。可選擇有保暖效果的安全頭盔,上身可穿著保暖面料的棉服、羽絨服,使用護膝、手套等靈活性強的保暖裝備,切勿將衣服反穿。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冬天騎行時穿著厚實,難免會對身體靈活度、操控性以及觀察力帶來影響。因此,騎車通過路口時,一定要“左顧右盼”,確保安全再通過。
消防宣傳員向物業管理人員強調:“居民充電的時候,要把電動自行車上的可燃物取下,不要放在充電器附近,減少火災隱患。”為讓市民充分認識到電動車加裝擋風被的危害,拉薩相關部門積極行動,采取多種宣傳引導方式。
盡管宣傳引導工作持續開展,但部分市民仍未充分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屢教不改,使得電動車加裝擋風被現象依舊存在。
在整治電動車加裝擋風被等非法改裝行為的過程中,拉薩市多部門協同治理至關重要。記者了解到,拉薩市消防救援支隊專門成立了拉薩市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工作專班,構建了應急、經信、公安、住建、市場監管等18個部門議事協調機制。在日常監督檢查和消防宣傳工作中,現場查看實車一致性情況、質量安全風險點、非法改拼加裝情況,實地對電動自行車整車結構、蓄電池、充電器、控制器、零部件安裝等重點部位、重要環節進行詳細檢查。同時,采用組織對電動車及充換電設施進行摸排整改,開展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問題隱患曝光,推廣住宅樓宇電梯安裝智能阻止系統,并對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提醒等方式,扎實推進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行動。
記者手記
天氣漸冷,電動車擋風被雖能保暖,但背后潛藏的安全隱患不容小覷。近期,電動車擋風被引發不少交通意外,其安全問題備受關注。
拉薩市相關部門一直在積極行動,通過各種渠道向大眾普及安全知識。廣大騎行者作為營造安全道路環境的核心主體,應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的宣傳引導與管理,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增強安全意識,主動選擇正確的保暖方式替代存在風險的擋風被,從自身做起,營造安全有序的道路出行環境。各方協同合作,持續做好宣傳引導、監督管理及自我約束等工作,確保平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