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當第一縷陽光悄悄探進山谷,位于山南市加查縣冷達鄉的共康村漸漸從沉睡中蘇醒。
緩步入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片的經果林和玉米田。在不遠處靜靜流淌的雅魯藏布江不僅滋潤著這片土地,也見證著這里日新月異的變遷。
俯瞰共康村(9月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網發 喬柯嵐攝
共康村是個搬遷村,村民主要來自周邊縣和加查縣各鄉鎮。搬遷初期,因村民互相不熟悉,生活習慣也不同,導致村里管理難,薄弱的產業基礎更帶來群眾發展愿望不強等問題。
圖為共康村村居環境(9月7日攝)。新華網發 文翔宇攝
為破解這些難題,共康村黨委積極探索“黨組織+公司+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成立共康村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對生態養殖、經果林種植、農畜產品加工與銷售等產業進行統一運營管理。同時,通過村企共享共建共商共融模式,引入外部資金和技術支持,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
此外,共康村通過項目分類管理、村干部分工負責、黨員志愿服務的模式,項目累計創收600余萬元,培育個體工商戶5人,培養養殖能手和機械操作人才135人,解決就業崗位366個,幫助群眾創收300余萬元。僅2023年共康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萬余元,比2016年搬遷初期整整翻了5倍多。
圖為共康村經果林(9月7日攝)。新華網發 文翔宇攝
共康村駐村工作隊副隊長劉云川說:“我們村的農產品種類非常豐富,效益也很好,收獲的李子現在已經賣完了。”
除了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共康村黨委積極響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號召,大力實施雅江綠化、草場畜養、人畜分離、庭院美化、垃圾分類等生態治理行動,通過黨員干部的示范帶動和全村群眾的共同努力,共康村逐漸披上綠裝,變成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美麗家園。
如今,共康村實現產業多點開花、全面發展。生態養殖基地里藏雞成群、經果林里碩果累累、玉米田中一片金黃、宜居宜業生態村莊……這些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為村民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也為共康村的鄉村振興注入了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