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草長鶯飛的季節。在林芝市工布公園的停車場內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自駕游愛好者。“坐在帳篷底下,風吹萬木滿眼綠,高原之上植被這么豐富真是令人心曠神怡。”湖北的姚先生告訴記者。
林地面積46萬余公頃,活立木蓄積8430萬余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2.87%……一項項數據見證著巴宜區豐富的森林資源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堅定決心。
近年來,巴宜區深化林長制改革,探索創新機制,著力破解難題,構建起“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大林業格局,堅決當好“生態崗哨”,努力讓“山更青、林更綠、民更富”。
強責與建制并行——
破解“林業力量弱”問題
“巴宜區堅決扛牢林長制改革政治責任,擰緊責任鏈條。全面建立以區、鄉、村三級‘黨政一把手’為林長的責任體系。科學劃定巡林、護林網格單元,細化實化具體責任,建立定期巡護、動態通報長效機制。”巴宜區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了解,目前,巴宜區603名林長、452名專職護林員、46名專業管護人員全部納入清單管理,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堅持從體制機制著手,加強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出臺《林芝市巴宜區鄉村三級林長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履職盡責十條規定》,修訂《巴宜區公益林管護辦法》,把603名林長護林防火責任落實到具體山頭、地塊。區、鄉、村三級林長每季度、每月、每周深入包片林區督導檢查問題,每逢重大節日、敏感時段,脫產駐守確保安全,打破林長“冠名制”,推行“責任制”,從規劃上著眼長效,從政策上傾力支持,從目標要求上建章立制。
此外,明確29家區直部門為林長制成員單位,通過建立“林長+檢察長”“林長+警長”協作機制,促進行政執法與司法監督有效銜接,形成依法管綠護綠工作合力,打好強林惠林政策“組合拳”,實現由林業部門單打獨斗向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協同參與轉變。
進入夏季以來,氣溫持續升高。近日,在巴宜區百巴鎮的政府大院里,護林員業務技能培訓正在有序開展。授課重點對風力滅火機、水泵、油鋸等滅火主戰裝備的操作使用進行指導,并對損壞的裝備進行維修。百巴鎮百巴村護林員扎西頓珠說:“作為一名護林員,身上有沉甸甸的責任,要不斷學習,才能提高自己面對火情的處置能力,每次培訓都讓我收獲滿滿。”
保護與管理并重——
破解“資源管護難”問題
穿上橙色工作制服,裝好糌粑和水,5月10日清晨,巴宜區林芝鎮曲古村的護林員向東即將開始一天的工作。他說:“我今天的工作任務是查看林下可燃物。”今年是他當護林員的第8個年頭了,雖然已經對自己的管轄范圍非常了解,但他從沒有停歇巡山的腳步。“小時候,村里的山林還沒這么茂密,大家亂砍伐的現象非常嚴重。現在,村子里的人保護山林的意識越來越強了。”看著滿眼的翠綠,向東開心地告訴記者。
為確保森林防火形勢總體平穩,巴宜區相關單位全面摸清各村道路、水源、地形、煨桑點、牧屋等情況,精心編制全域“布防圖”,實行三級網格化管理,區級林長包聯到村,鄉鎮級林長包聯到自然村,村級林長包聯到山頭地塊,并結合地形地貌和管護難易程度等因素,組建了700余人的森林草原防滅火突擊隊。
為實現應急值守一張網,巴宜區建設信息化平臺,前端設備的信息全部集成到總值班室。同時,為森防指揮部、鄉鎮、村三級配備565臺“森林防火巡護手臺”,實現語音對講、視頻同傳、巡護軌跡定位等功能,實現了視頻監控預警互聯互通、重點林區全天候監測、網格化管理線上線下結合,形成全區“森林防火一張圖”。此外,全區各級林長深入推進森林督查、野生動物保護、濕地自然保護地監督檢查、涉林涉濕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整改、打擊毀林和破壞濕地等專項行動工作。出臺《巴宜區森林草原資源保護舉報獎勵辦法》,每年配套30萬元對舉報違反森防法規、破壞林草資源等行為進行獎勵。
增綠與興業并進——
破解“林業效益低”問題
堅持挖掘增量和提升存量并重,科學開展造林綠化。2024年,巴宜區全區完成造林1800畝,組織開展義務植樹1.9萬株,不斷擴大森林資源面積、優化森林資源結構、增強森林生態功能,夯實綠色發展底色基礎,做到只增綠、不減綠。
近年來,巴宜區大力發展深度體驗游、民俗游、生態游,去年全年接待游客363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4億元,創歷史新高;率先打造嘎拉等8個“兩山”轉化典型案例,完成41個林業碳匯樣地樣方調查,讓巴宜區人民進一步吃上生態飯。
“今年桃花節期間,我們嘎拉村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370萬余元,較2023年同期增長8.5%;其中,門票收入330萬余元,接待游客11萬余人次。招商旅拍、餐飲、文創銷售等商家的租金及村集體自營的茶館、商超實現‘二次消費’近40萬元。”真巴村黨支部書記邊巴介紹道。
真巴村黨支部宣傳委員尼瑪多吉告訴記者:“因為桃花,我們村子吃上了生態旅游飯,這是大自然的饋贈,我們更應該牢牢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保護好我們的生活環境。”
在壯大林業經濟方面,巴宜區積極推進產業上山上坡,逐步形成了空間有效利用、效益長短結合的規模化標準化“林長+”產業發展模式。依托農牧學院、奇正藏藥,適度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現有林下菌641.15畝,藏藥材577.5畝。并投入194.98萬元在百巴鎮扎地村實施巴宜區林下資源種植試驗基地建設項目,規劃試驗種植食用菌、藥材、野菜等3大類29個品種,實現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雙贏,走出一條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的鄉村振興“致富路”。
整改與宣傳并舉——
破解“林草治理難”問題
堅持發現問題整改與宣傳工作并舉,不斷增強愛林護林的意識。巴宜區全面推行動態整改、限期銷號,狠抓森林問題圖斑核查整治,做到核查精準、整改精細、銷號靠前。為強化宣傳工作,充分借助各級各類融媒體平臺,推送森防法律法規及典型案件信息160萬條、短視頻200余條,閱讀量超90萬人次;通過發放宣傳材料、現場介紹、懸掛防火條幅、防火宣傳旗幟等形式,宣傳林長制工作機制、運行模式和工作目標,宣傳森林火災預防、撲救以及安全避險常識、林地濕地保護等內容。同時,科普森林防火、保護野生動物、病蟲害防治等知識,不斷增強人們愛林護林的意識,制定《關于加強森林草原防滅火隊伍職業化專業化規范化建設常態長效推動防滅火工作的實施方案(試行)》,按照每支80-120人的標準,在7個鄉鎮成立應急救援突擊隊,并投入465萬元為他們配備灑水車、森防摩托車、干粉滅火器、水泵、水帶、移動水池(水囊)、背負式水槍、油鋸等標準化設備,提升巡護應急處置能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