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鎮位于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洛扎縣境東南部,下轄拉康、杜魯、門切三個社區。拉康在藏語中意為“神廟”,是山南市氣候最好的地帶之一,常常被人稱為“西藏江南”。
伴隨著五個小時的顛簸,我們從洛扎縣來到了拉康鎮,鎮內街道平整,房屋儼然,一眼望過去美觀統一,細看下家家戶戶獨具特色,隨行記者曉琪說:“這里與我資料中讀到的一樣!邊境小鎮建起了寬敞結實的新房,農牧民家家搬進新居。”
當地工作人員向我們解釋,拉康的人居環境并不是一直如此:“十多年前,拉康村民住得的是不能遮風擋雨,人畜混住的土坯房、茅草房、危舊房,如今家家戶戶住上了干凈、整潔、寬敞、明亮的花園小洋房,道路實現全面硬化,直接修到村民家門口。”
圖為俯瞰拉康鎮拉康社區 攝影:張曉琪
沿著寬敞的水泥路,我們到達洛扎縣中心醫院拉康分院,這里是拉康鎮的鎮醫院,為三個下轄社區提供社區衛生服務。
醫院醫生不多,多為全科大夫,平常主要負責轄區內農牧民群眾日常病、基礎病的康復救治,以及疑難雜癥或重大疾病的初步診斷。
圖為洛扎縣中心醫院拉康分院,華旦才仁(中)和同事們 攝影:畢然
醫院的全科醫生華旦才仁是青海人,自西藏藏醫藥大學畢業后一直在拉康分院工作。在面對我們的采訪時,他顯得十分緊張,但提及轄區內群眾的衛生健康情況,他如數家珍。
“拉康鎮相對海拔較低,氣候條件較好,西藏地區常見的風濕病、大骨節病等在這里不多,十來年前會有一些人居環境不潔引發的病癥,有人畜共患病或不潔飲水導致的腹瀉、感染等,這幾年居住飲食條件都改善了,這些都(幾乎)沒有了。”
“這一張是我們去做衛生宣講的照片,這一張是去特殊困難人家出診的照片……”在醫院的走廊里,貼著許多拉康分院的工作照片。在這里工作需要的不僅僅是醫術高超,更需要一顆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心。西藏地區地廣人稀,新舊觀念并存,工作中會遇到各種特殊情況,都要靠醫生們一人一檔定期隨訪,在接觸中逐漸提升群眾健康意識。
圖為華旦才仁為我們介紹醫院的工作照片 攝影:張曉琪
其中華旦才仁和同事們最為重視的是轄區內的孕產婦和新生兒的情況。在醫學中,婦產科是一門獨一無二的學科,通過調節一個個體,為兩個生命的健康綜合負責,既見證個人成長,又貫穿人類繁衍過程,為社會發展托底。
院內設有一塊專門的展板,上面以居住地和時間為橫縱軸,貼著每一名當年生產孕產婦的專屬卡片,卡片詳細記錄著該產婦的預產期、居住地區、身體條件、是否存在危險等,醫生將根據記錄定期上門檢查,電話回訪,以及在預產期臨近時提醒她們前往醫院做好準備。
圖為華旦才仁為我們介紹拉康鎮2024年孕產婦專屬檔案 張曉琪攝
“近幾年我們一直都為當年出生的嬰兒建立母嬰檔案,平常也會多多下基層宣講。人們產檢觀念越來越強,很多問題都能在早期篩查中發現,幾乎沒有出現有危險的產婦。”
在2024年將要生產的孕產婦中,有兩名特殊的孕婦得到了醫生們的額外關注。她們來自邊境搬遷點民久瑪地區。該地區為2018年洛扎縣計劃設立的五個通外山口安置點之一,2023年30戶60人剛剛完成搬遷入住,2024年即將實現人口添丁。新生命的到來將為兩個家庭帶來希望,也將為邊民幸福、邊防穩固注入新的有生力量。
“山還是那座山,鎮還是那個鎮,如今的拉康,風景如畫,人民幸福、產業興旺、社會穩定……”在洛扎縣官方融媒體平臺,工作人員柏中川自豪地介紹拉康鎮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發生的種種變化。在政府和當地醫院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拉康鎮居住環境煥然一新,農牧民健康指數節節提升,健康意識顯著增強。2081名農牧民入住小康新居,門切水庫等飲用水鞏固提升項目落地見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效果顯著,美麗拉康呈現出嶄新的面貌。(中國西藏網記者/畢然 張曉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