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直產業“腰桿” 鼓足振興信心——山南市乃東區贊堂社區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小記
居民醫療保險費用由社區代繳,對本地大學生進行資助,每年向群眾發放分紅款……在山南市乃東區乃東街道贊堂社區,13項惠民措施讓家家戶戶都樂開了花。
給群眾帶來這些實惠的“秘籍”,正是社區不斷發展壯大的集體經濟。
贊堂社區位于山南市澤當城區南郊的西扎山腳下,交通干線澤魚線縱貫社區,具有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優勢。
近年來,該社區整合資源要素、搶抓發展機遇,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產業,不斷提升自身“造血”能力,走出一條“抓經濟、促振興、享紅利”的發展之路。
“以前村里發展經濟的意識不強,家家戶戶就靠種地喂牛,條件都一般。”贊堂社區黨支部書記次仁回憶說,“后來,我去了一趟江蘇的華西村,真是開了眼界。人家都能把全村人組織起來,靠村辦企業帶動群眾致富,我們腦子也得活起來,也要搞集體經濟才行。”
次仁是個有頭腦的人,早年開過大貨車、出租車,是村里最早富裕起來的一批人中的一個,深受贊堂群眾的信任。經過一番謀劃,次仁和村干部帶著群眾一起,從最初的租賃集體土地、臨街房開始干起,逐步整合資源,發展集體經濟。
脫貧攻堅戰打響后,贊堂人看到了更大的發展機遇,積極爭取資金和政策支持,組建農機經銷專業合作社、白塔農家樂、養殖合作社、磨面加工廠等多個集體經濟項目,入股錦澤商品混凝土公司。近幾年來,又開辦起餐飲服務中心、游泳館、室內足球場、戶外素質拓展基地等產業,集體經濟規模從2016年的300萬元,到2019年的503萬元,再到2023年的700多萬元,不斷發展壯大,群眾收益也穩步增長,成為有名的小康社區。
為了實現集體經濟的規模化、正規化發展,提升管理、服務效能,贊堂社區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統一運營村辦產業,進一步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合作社理事長邊巴次仁說:“從早期的資源型產業發展到餐飲、住宿、休閑娛樂、農牧業生產、項目投資等多元化的產業集群,我們社區逐步實現群眾在家門口就業,發展紅利由群眾共享。”
自從社區的“婦女之家”餐館開業以后,拉巴卓瑪就在這里做服務員,餐館每天人來人往,她一邊忙碌,一邊和街坊鄰居聊天談笑,生活過得快樂又充實。
她說:“在餐館工作,不用離開社區,每干一天就有一天的收入,既輕松又自在,鄰居們還經常聚在這里拉家常,工作非常愉快。”
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直接受益的就是社區群眾。
拿分紅來說,社區70多戶群眾,分紅款從2016年的每人3000元,漲到2019年的每人5000元,再漲到2023年的每人7000元,收益不斷提高,家家戶戶都得到了實惠。
再說居民福利。早在2016年,贊堂社區就通過民主決策,從集體經濟收入中拿出資金,用以解決社區群眾部分生產生活費用,一連推出代繳農用化肥款、代繳生活用電費用、免費接送在校生離校返校、墊付住院醫療費用等13項惠民措施。其中,僅2023年,13項惠民措施總計支出就達到177.38萬元。這不僅進一步改善民生,更為群眾解除不少后顧之憂,增強社區群眾的凝聚力和幸福感。
牽住“牛鼻子”,贏得主動權。現如今,贊堂社區黨員群眾進一步解放思想、鉚足干勁,大膽嘗試“飛地經濟”,通過土地開發項目投資、入股亞堆鄉曲德貢村經濟產業等形式,向周邊區域提供服務、投工投勞,從而達到“借巢下蛋”、擴源增收的目標,不斷推動集體經濟節節攀升。黨員群眾嘗到了發展的甜頭,社區上下在“走出去”的路上,齊心協力闊步向前,還將不斷推動鄉村振興結出新的碩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各級稅務部門助推特色農畜產業發展壯大
近年來,西藏各級稅務部門聚焦“三農”工作,持續釋放政策“紅利”,進一步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助力特色農畜產業發展壯大。[詳細] -
記者走進西藏糧倉拉孜縣 青稞產業數字化首次賦能春耕
2024年3月16日,西藏日喀則、拉薩、山南等多地迎來一年一度的傳統春耕儀式。[詳細] -
拉薩當雄:厚植生態底色 推動綠色發展
當雄縣位于藏北羌塘草原腹地,是青藏高原東南部最大的冰川分布區,孕育著豐富的天然飲用水源,滋養著70萬公頃的天然牧場,雪山、湖水、溫泉、冰川、草原、濕地都是其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