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藏農業農村工作成果喜人 高原特色農牧產業提質增效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全區農業農村 鄉村振興局長會議上了解到,2023年,全區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持續抓好穩糧、興牧、強特色,推動農業農村工作邁上新臺階,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一產增加值和農畜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創歷史新高,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增速位居全國第一。
2023年西藏糧食生產再創佳績。落實糧食播種面積291.88萬畝,其中青稞222.87萬畝;糧食產量達到108.87萬噸,其中青稞84.36萬噸,均創歷史新高。完成續建和新建高標準農田67.4萬畝,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復耕撂荒地2.39萬畝。青稞良種覆蓋率達93%,主要糧食作物(青稞)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1%。
“菜籃子”產品穩步增長。預計全區肉蛋奶產量92.8萬噸、蔬菜產量95萬噸。完成飼草復種、房前屋后種草和連片種植人工飼草57.51萬畝,改良牲畜30萬頭(只)以上,牲畜良種覆蓋率達46%。管好用好現有蔬菜設施,恢復利用閑置溫棚1643.1畝。農產品監測總體合格率為97.8%。
高原特色農牧產業提質增效。全區一產增加值215.01億元,增長14.9%;農畜產品加工業總產值突破75億元,增長25%以上。新增自治區級龍頭企業12家、國家級農牧民合作社示范社40家。遴選打造龍頭企業亮點示范14家,農牧業招商引資簽約項目19個、協議資金27.34億元。全區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和名特優新農產品總數達301個,首次創建4個全國有機農產品基地,成功發布第二個以自治區為產地名的區域公用品牌“西藏羊絨”。新增獲批創建產業集群1個、產業園1個、產業強鎮5個。
農牧民收入持續增長。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924元、增長9.4%,增速高出全國水平1.7個百分點。圍繞農牧民收入“四大來源”,推動出臺促進城鄉居民增收若干舉措,每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穩居全國前列。
此外,林芝市巴宜區被國務院評為“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成效明顯地方”;昌都市農業農村局、拉薩市畜牧獸醫總站、波密縣農業農村局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先進集體”;拉薩市曲水縣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土壤三普工作優秀試點縣”;拉薩市城關區被農業農村部正式命名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日喀則市拉孜縣、拉薩市曲水縣、阿里地區日土縣被農業農村部評為“2022年度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山南市乃東區獲批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那曲市色尼區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農業農村部認定;林芝易貢茶廠被認定為全國首批生態低碳茶技術集成示范基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強農富民好“豐”景——西藏持續推進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穩產保供能力持續提升——全區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00萬噸以上,2022年達到107.34萬噸。[詳細] -
多種產業齊發展 鄉村振興路更寬——那曲申扎縣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牧業
開展幫扶產品展銷活動,在活動現場展示申扎特色產品,吸引各地消費者,拓寬銷售渠道、促進旅游消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