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曲河畔,藏香飄出幸福味兒
在拉薩尼木縣吞巴鎮吞達村,吞曲河穿村而過,兩岸分布著大大小小200多個用于研磨藏香原料的水磨,柏木的香氣溢滿河谷。
走進藏香專業制作戶格桑次仁家中,他正把混著各種香料的柏木泥放入由牛角特制的工具中,擠出一根根長條。
“這些長條經曬干扎捆后,就成了一把把藏香。”格桑次仁向記者介紹,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尼木縣“藏香制作技藝”,精細繁復。匠人需先用水磨將主要原料柏木碾成木漿,再將木漿晾曬制成香磚,隨后,把香磚揉碎,并加水制成香泥,按嚴格的比例配方加入藏紅花、麝香、檀香等數十種香料、藥材,塞入牛角擠壓成條,晾干后才成藏香。
格桑次仁家里世代都會制作藏香,他和哥哥自小跟隨父親學習藏香制作技藝,哥哥次仁多吉如今也是這門技藝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這幾年,在政府的扶持下,家里購置了藏香制作輔助機器,在保證藏香原料品質不變的基礎上,得以實現量產。同時,我們開拓線上銷售渠道,收入也隨之增加了。”格桑次仁說,家里不僅翻新了房屋,還添置了小貨車、私家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作為藏香發源地的吞達村,幾乎家家戶戶制作藏香,但長期存在著制香散戶多、規模小等情況。吞達村本著保護、傳承和發展的原則,實行“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較低收入群眾”運營模式,成立了生產、銷售、工藝展示為一體的吞巴藏香凈土有限公司,逐步發展壯大藏香產業,帶領尼木藏香走上了標準化、市場化、規模化發展路子。2022年,該公司產值達150萬元,帶動藏香制作戶37戶241人增收,每年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5萬元。
尼木縣藏香產業的發展也吸引了不少青年返鄉創業,扎西頓珠就是其中一位。2015年,扎西頓珠成立了西藏香御藏香有限公司,對藏香制作、產品的外包裝進行了創新升級,更好適應市場需求。“我們申請注冊了‘吞巴倉’商標,目前已與廣州、深圳、成都等地代理商達成合作,有了穩定訂單,公司也積極吸納周邊群眾就近就業。”扎西頓珠說,如今,公司生產的不僅有藏香,還有各種香包、香爐、香粉等衍生產品。推出的藏香制作體驗項目,也深受游客歡迎。截至今年8月,公司總產值160萬元,帶動13戶48人,年戶均增收1.2萬元。同時,每年拿出5萬元對全鎮范圍內困難戶進行慰問。
據了解,2022年,吞巴鎮藏香產值達2850萬元,銷售收入1402.6萬元,帶動282戶684人年人均增收2.05萬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尼木縣:探索非遺產業化 開辟致富新路徑
2022年,吞巴藏香凈土產業有限公司實現產值48萬元,銷售收入28萬元,為37名合作社股東(社員)發放工資21萬元,人均增收5675元。[詳細] -
藏香豬讓墨脫格當鄉村民們的小康路越走越快
近年來,藏香豬養殖業讓林芝市墨脫縣格當鄉多龍崗村村民們在小康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穩。[詳細] -
西藏:特色產業帶動鄉村振興“加速跑”
2021年8月,昌都市科技局技術人員到拉久西村調研農村產業發展時,建議拉久西村探索實踐蜜蜂養殖和蜂蜜加工銷售產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