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米林縣羌納鄉:現代農業有“路” 群眾增收有“方”
走進林芝市米林縣羌納鄉朗多銀豐生態農場,一排排整齊的現代化、標準化蔬菜大棚映入眼簾。走進大棚內,紫紅的茄子、紅彤彤的西紅柿等掛在枝頭,幾個工人正在為新一批的辣椒幼苗打杈,現場一派繁忙的景象。
近年來,米林縣羌納鄉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重點發展綠色果蔬、生態養殖、鄉村旅游等產業帶,讓農業產業交叉融合發展,帶領群眾搭上了產業發展的“快車”。其中,朗多銀豐生態農場為羌納鄉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和帶動群眾持續增收方面闖出了新路子。
“我們致力于打造一個現代化的科技、生態農場,有自動式開窗器、遮陽、保暖、通風、水肥一體化系統,還有比較先進的溫濕傳感器、光照傳感器、二氧化碳傳感器、Ph值測試傳感器等?!崩识嚆y豐生態農場生產負責人王飛說。
該農場是2016年西藏自治區“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實施后進駐羌納鄉的,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當地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目前農場已經建成2200畝的自動化滴灌噴灌系統,種植有西紅柿、青椒、茄子等20多個蔬菜品種,年供應量可達1000噸。
扎西格列是西嘎門巴村的村民,目前,已經利用自家的農閑時間連續在基地務工4年了,平均每年務工收入達到2萬多元。
“今年讓我在這里翻地,1畝地80元工錢,總共有300多畝。除了在室外翻地,有時也會去大棚里面翻地,清理雜草。一年里我基本都在這里打工?!痹鞲窳姓f。
村里除了像扎西格列這樣在農場務工的人,還有很多通過流轉土地增加收入的當地群眾,大家不僅盤活了閑置土地還解決了剩余勞動力。2022年,僅西嘎門巴村土地流轉資金和群眾務工收入就達110余萬元。
除西嘎門巴村,毗鄰米林機場、219國道穿村而過的羌納鄉巴嘎村,依山傍水,也有著十分便利的種植養殖條件。今年年初,西藏尼曲生態漁業有限公司落戶巴嘎村。
西藏尼曲生態漁業有限公司建設過程中積極吸納了本地村民參與建設。“在基地建設過程中,用了我們村子里的大卡車和挖掘機。我的挖掘機在那邊干了兩天,一天是1000多元,總共拿到手2000多元?!泵琢挚h巴嘎村村民珠魯開心地說。
在巴嘎村綿羊養殖基地里,隨著養殖員拉開大門,400余只高原綿羊沖出羊圈。
米林縣巴嘎村村務監督委員丹增旺姆介紹,我們的養羊項目是2016年的扶貧項目。當時,政府給我們買了200只羊,截至目前,發展到了400多只,每年賣出的有50只左右,一般一只賣1000元左右,村集體一年有5萬多元的收入。
巴嘎村2022年經濟總收入1400余萬元,人均純收入超過3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0萬元。未來,巴嘎村在穩步發展種植養殖業的同時,將借助地理優勢和優美的自然環境著力開發旅游業,在鄉村振興道路上越走越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春,在奮斗中綻放光彩——林芝邊境管理支隊青年民警的為民故事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在綿延的邊境線上,駐守在林芝邊境轄區的青年民警們身著“藏青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詳細] -
走在幸福的小康路上——林芝市曲古村堅持黨建引領鄉村產業振興
近日,林芝市林芝鎮曲古村召開2022年度分紅大會,村委會多功能會議室里格外熱鬧,村民耐心等待著村集體經濟的分紅,個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詳細] -
林芝市工布江達縣:“中國藏豬之鄉”的致富密碼
藏豬又名“藏香豬”“人參豬”, 是西藏古老畜種資源的優秀代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