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庭院托起大愿景——拉薩市八一農場見聞
提起八一農場,拉薩人都不陌生:琳瑯滿目的水果,各式各類的花卉、盆栽,是購物的好地方。而誰又能想到作為世界屋脊上的第一個軍墾農場——八一農場在成立之初面臨著多大的挑戰。
1951年,西藏實現和平解放。遵照黨中央“進軍西藏,不吃地方”的命令,為爭取盡早解決糧食問題,在尚未消除幾千里行軍疲勞的情況下,1951年冬天,譚冠三將軍帶領戰士們即以戰斗姿態投入大開荒運動。男女干部戰士一起掄鎬揮鍬,你追我趕,互相幫助比質量、賽工作,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到年底,共開荒2300多畝。翌年,進駐拉薩的人民解放軍戰士在西郊的一片荒灘上組建起有300余人的八一農場,不但種出青稞,還種出白菜、蘿卜、土豆、西紅柿、辣椒、黃瓜、蘋果等果蔬。
原十八軍政委譚冠三之子譚戎生說,當年解放軍種植的蔬菜產量,創下當時西藏蔬菜產量的歷史最高水平。許多群眾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沒想到世代生活的土地上竟能長出這么好的蔬菜。
而如今,拉薩市八一農場更名為拉薩市凈土八一農場有限公司,由凈土公司負責管理。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八一農場現擁有土地12905.3畝,其中,城區出讓土地244畝,大佛島劃撥土地11463.8畝(其中,耕地2100畝,草地面積2600畝,林地4050畝,河灘地面積2713.8畝),曲水縣境內劃撥土地1197.27畝。大佛島土地和曲水縣土地屬農場用地。
該負責人表示,八一農場的耕地都是出租給老百姓的,也是為了鼓勵老百姓發展庭院經濟。今年,庭院經濟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明確提出“鼓勵脫貧地區有條件的農戶發展庭院經濟”。發展庭院經濟,讓方寸庭院不僅能夠成為家家戶戶的“避風港”,點綴城市的“風景線”,更能夠成為增產增收的“聚寶盆”,切實帶領老百姓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老百姓有選擇在曲水縣承包高效溫室,也有選擇大佛島的,但他們都不用擔心種植出來賣不出來,當他們種植的蔬菜水果長成后,我們都會以統一的價格進行收購與售賣。”負責人說。
在這里承包了4棟高效溫室的羅運剛夫妻就是庭院經濟的典型例子,走進高效溫室,記者就看到羅運剛正在仔細檢查照看農作物,直到記者走近,他才匆匆發現,露出羞澀而淳樸的笑容。
羅運剛告訴記者,自己以前是在七一農場種植蔬菜,每年收入5萬元左右。而后經過朋友介紹來到了八一農場。“我從2017年就開始在七一農場種植蔬菜,現在總共承包了4.4畝地,主要種植西芹、辣椒、西紅柿。”羅云剛說。
當記者詢問起產量和收入時,羅云剛扳著手指仔細地回想,“西芹每4個月出菜一次,年總產量約12000斤。辣椒每半年出菜一次,年總產量約8000斤。西紅柿每半年出菜一次,年總產量約為16000斤,如今一年能賺10萬元呢……”羅云剛滔滔不絕,如數家珍。
“其他農戶種植的蔬菜種類不一樣,在蔬菜出菜的時候,我會拿著自己的農產品和他們交換。”羅云剛說,看著他被太陽曬紅的臉頰,記者不免有點觸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說的不就是羅云剛這類人嗎?
羅云剛繼續說:“我們照料得都很仔細,種出來的蔬菜水果也很好吃。”溫室大棚里的溫度很高,羅云剛臉上的汗水順著臉頰慢慢滑落下來,而后滴進了土地里,滋潤著農作物。
離羅云剛不遠處的幾座高效溫室是仲曉一家承包的,作為以前在廣州的打工人,仲曉也是庭院經濟的受益者。仲曉告訴記者,自己以前在廣州打工,一年的年收入只有1.2萬余元。“2018年,我揣著自己存的錢在八一農場承包了4棟高效溫室來種植蔬菜,如今一年的凈收入有7萬余元。”仲曉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拉薩市尼木縣續邁鄉發展生豬養殖增收致富
走進拉薩市尼木縣續邁鄉生豬養殖基地,工作人員次仁央宗正忙著給豬喂食,觀察豬的生長情況。 [詳細] -
西藏直播協會在拉薩成立
近日,西藏直播協會成立大會在拉薩隆重舉行。西藏自治區黨委網信辦、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廳、自治區工商聯等相關部門領導、西藏國有集團、企業等300余人見證了西藏直播協會的成立。 [詳細] -
拉薩市認定3個夜間經濟示范區
近日,拉薩市商務局組織召開2022年度夜間經濟示范區認定評審會。16家參會單位通過查閱企業提交資料、詢問第三方審計公司相關問題,一致認同第三方審計報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