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色成為鄉村振興最靚底色
林芝市巴宜區更章鄉生態園林建設卓有成效,“推窗見花、開門見綠”的生態產業不斷從“規劃圖”變為“實景圖”;山南市瓊結縣加麻鄉把“顏值工程”推進到千家萬戶,戶廁改造、垃圾分類池建設等工作實現全覆蓋;那曲市嘉黎縣阿扎鎮斯定咔村依托美麗宜居村莊項目建設,村容村貌即將迎來“蝶變”,廣大村民對新村新房新生活充滿期待……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中,西藏各市地始終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引領廣大農牧民群眾守護神圣國土、建設幸福家園。
從生產到生活,離開了綠色,鄉村就失去了本色。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鄉村的生態環境好不好、農業的綠色發展優不優,不僅事關城鄉居民的“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事關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事關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要讓“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愿景變為現實,讓綠色成為高原鄉村的靚麗底色,必須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持續提升綠水青山的“顏值”,做大“金山銀山”的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只有把綠色發展的底色鋪好,才會有今后發展的高歌猛進。”堅持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是讓鄉村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首要前提。要深刻領悟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特別是“兩山”理念蘊含的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過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保護優先建設并重的綠色發展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觀,深刻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加快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深入開展農牧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積極推動農村戶廁改造和“人畜分離”,持續改善村容村貌。積極推動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的轉變,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廣大農牧民群眾日常生活中,制定相應的綠色生活標準,鼓勵群眾積極參與、自覺踐行綠色行為,形成綠色的生活、消費方式,確保生態與生活同步發展。
鄉村生態資源只利用不保護,坐吃山空不行;如果單單守著綠水青山,不會科學利用,不善永續利用,也換不來金山銀山。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不是單純搞好鄉村環境就可以了,而是要在鄉村經濟發展基礎上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廣大群眾改善人居環境的積極性,做到穩扎穩打、持續推進。各級各部門要積極探尋“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環境治理路徑,大力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充分挖掘各地鄉村生態優勢、產業優勢、人文優勢,探索不同區域“兩山”轉化路徑和實現模式,打造一批有影響、可推廣、帶動強的鄉村生態經濟發展的樣板,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讓村莊美起來,讓生態有效益,實現村容村貌改善與產業發展攜手并進。
綠色映底蘊,山水見初心。鄉村生態振興是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發展的深刻革命。不論是筑牢生態屏障,還是補齊生態短板,抑或是發展生態旅游,只要堅持以理念先行,以實干為基,以制度優勢為保障,我們必能在高原廣袤農牧區持續奏響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的“協奏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拉薩尼木縣卡如鄉:盤活資源優勢 助力鄉村振興
卡如鄉地處拉薩至日喀則318國道旅游線的中間,呈現出狹長谷地的地形特點。[詳細] -
西藏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也是奮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的重要舉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