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明久:青春守望高原,創業改變家鄉
幾顆煤球、幾塊牛糞鋪在白紙上,攤在設備前,藏族小伙次仁明久正在不停搗鼓。他在筆記本上寫寫畫畫,然后把這些材料放入機器燃燒,根據燃燒情況記錄燃燒時間、熱值等信息。
“這是我們公司最新研發的可再生燃料棒,主要利用牛羊糞與一些其他材料制成。”西藏那曲市塔之緣能源環保有限公司負責人次仁明久介紹,“經我們加工處理,這些燃料棒的燃燒時間和效率都是直接燃燒牛糞的4到5倍,污染又比燃燒等量的煤球要少得多。”
出生于1993年的次仁明久,已經和這些燃料打了5年多的交道。2017年,他正式成立公司,旨在為家鄉清潔能源開發做出貢獻。
在藏北高原,牛羊糞是當地牧民最常用的燃料,如何讓這些燃料使用得更加高效、更加環保?畢業于西藏農牧學院的次仁明久咨詢了學校的老師,請教自己的創意是否可行;在自己家鄉的草原上,他向老一輩的牧民請教生活經驗,從傳統中“取經”;他也在各地相關企業中打聽,詢問是否有相關的生產經驗……
在各方幫助下,次仁明久一次次實驗、一點點調整燃料棒的制造流程和產品各項要素配比。那段日子,次仁明久一直待在公司,每天從早到晚就是燃燒各種實驗品,不斷測試燃燒效果。過程曲折但次仁明久從來沒有氣餒:“把傳統和現代工藝結合,我一定能創造出適合高原的產品。”
功夫不負有心人。次仁明久綜合了多項現有的混合制備技術,并根據老牧民提供的一些成功經驗,終于研發出適合高原使用的燃料棒成分配比和制造工藝。
解決了可再生燃料棒的研發難題,次仁明久立馬投入擴大生產中。沒想到擴大生產的過程也是困難重重,單就是原料收購,就遇到不小的難題。
“您家的牛羊糞能全部賣給我不?”
“你是誰啊?咱家的牛糞還要自己留著燒呢!”
第一次進村收購,次仁明久吃了閉門羹。他挨家挨戶問。“你一個小年輕,張嘴就讓大家把日常燒的燃料都賣給你,誰相信?”一名村民的話讓次仁明久明白了原因所在。他可不只是收一次牛糞,而是想在這里建設一個收購站,為自己的燃料棒提供長期的原料供應。可村民不信任他,咋辦?
次仁明久決定用誠意打動村民。在村里,他和公司的同事走家串戶,和村民講解廢物利用知識,也介紹自己收購的目的。此外,對已經同意出售牛羊糞的農戶,他不斷提高收購數量,村民們也得了實惠。漸漸地,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相信這個年輕的小伙子。
從一個村莊到多個村莊,次仁明久不斷拓展自己的收購范圍。如今,他在20多個鄉鎮建立起牛羊糞收購站,并雇用當地老鄉擔任負責人,既方便收購,也帶動了當地就業。“我們建立收購站帶動當地70多個老鄉就業,這些收購站又輻射當地2000多戶農民增收。”次仁明久說。
今年以來,次仁明久還設立了土壤檢測站,開展土壤質量的檢測和研究,探索全鏈條的資源可再生生產。“立足對那曲羌塘草原的土壤研究,我們希望把可再生燃料棒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機肥料轉化為土地肥料,利用到治理土地沙化和人工種草工作中。”他說,“在經營過程中保護家鄉的土壤和草原,是我們需要承擔的責任。”
隨著產量不斷提高,次仁明久公司的經營情況也越來越好。如今,他正準備進一步提高公司的技術含量,“我們正在培養和吸收更多人才,希望不斷改進產品,讓燃燒棒更有效率、燃燒產物更加環保,讓更多老鄉用上清潔高效的能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觀察】新時代鄉村,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官網發布關于第四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和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鄉)名單的公示,其中西藏自治區10地入選。[詳細] -
鄉村振興丨西藏察隅:高原獼猴桃結出產業“致富果”
深秋時節,雪域高原寒意漸濃,在西藏察隅縣下察隅鎮的獼猴桃基地,卻是一派忙碌的豐收景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