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優美 產業興旺 日子紅火
走進山南市瓊結縣加麻鄉,蜿蜒曲折的鄉村公路盤旋在青山綠水間、清澈見底的“不老泉”緩緩流過,潔白的羊群在草地上徜徉,一幢幢民居錯落在山腳下壯觀而醒目,在每家每戶的屋頂上,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在藍天的映襯下格外耀眼……
近年來,瓊結縣加麻鄉黨委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以“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為工作目標,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以“黨建+生態”為引領,在“綠色”上創新工作思路,著力探索“黨建紅”引領“生態綠”發展模式,把黨建有機融入到生態文明建設中,走出了一條基層黨建與生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相融共進、互促提高的路子,有力推動了鄉村高質量發展。
健全機制——
打造“引領型”堡壘
加麻鄉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全鄉經濟社會總體發展戰略進行規劃、安排和部署,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配合抓、黨員上下齊心抓”的領導機制。
——完善學習制度。定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思想重要論述,向群眾普及環保政策和垃圾分類知識,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帶頭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用生態文明理念引導農村社會思潮,為加麻鄉生態文明建設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完善村規民約。將生態文明建設、文明鄉風納入村規民約,常態化開展尋找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美麗庭院建設等活動,增強了村民環保意識,營造人人都是美麗鄉村建設參與者、維護者、管理者的良好氛圍。
——完善考核制度。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建立健全嚴格的環境衛生督察、獎罰和糾錯機制,定期檢查通報各村衛生情況,及時梳理問題,提出整改建議;建立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評比制度、流動紅旗制度和“紅黑榜”制度,并將各村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結果作為村干部年度考核、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
壯大產業——
鼓起群眾“錢袋子”
堅持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把推動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施村集體經濟重點扶持、示范培育、空殼清零“三大行動”,根據各村實際,理清發展思路、培育綠色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筑牢農村發展根基,形成“一村一品”產業格局。
目前,特日村發展特色高山畜牧業,年收入50萬元;金珠村發展巴扎益酸奶加工業,年收入15萬元。為推動金珠村合作社更好發展,由加麻鄉政府牽頭對合作社運營方式進行改革,以“村黨委+合作社+致富帶頭人”模式運作后,該村集體收入將達30萬元;扎西村發展水磨糌粑加工業,年收入53萬元;白松村發展種羊養殖業,年收入12萬元……全鄉實現了“支部有作為、群眾得實惠、集體增收入”的工作目標。
同時,積極探索鄉村旅游發展模式,依托那熱林卡、“不老泉”、平若莊園等資源稟賦,拓展民宿、餐飲等配套服務,力爭把“資源”變“資產”、“青山”變“金山”。2021年,全鄉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8萬元,同比增長15%,老百姓錢袋子越來越鼓,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高。
黨員示范——
奏響黨群“和諧曲”
“要打開工作局面,必須先抓黨建,發揮好黨員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發動群眾才能更有力?!奔勇猷l領導班子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在鄉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各村黨員干部圍繞中心重點工作,主動認領責任,向群眾亮身份、踐承諾,發揮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帶頭對村容村貌進行整頓提升,并發動志愿者開展河道清淤、垃圾清理、植樹造林、村莊清潔行動,對柴草亂堆、私搭亂建等重難點問題進行集中整頓,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帶著群眾干、做給群眾看,爭做人居環境整治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領跑者”,切實將黨建引領的“紅色力量”轉化為推動生態環境的“綠色引擎”,推動各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目前,全鄉各村生產生活垃圾收集和處理率達100%,主干道硬化、綠化率達100%。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林芝波密縣“林下經濟”風景正好
翻開散落在地面的枯枝落葉,輕輕扒開表層土壤,壯實的天麻塊莖便呈現出來。[詳細] -
文化產業賦能西藏鄉村振興
鄉村文化振興工作的關鍵是人才隊伍的建設,人才的知識、技能和經驗等能力決定著本土人才能否引領農牧民實現文化振興和鄉村產業振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