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聶榮縣色慶鄉牧業發展轉型 闖出一片新天地
合作社搞得好不好,分紅最能說明問題。近年來,那曲市聶榮縣色慶鄉通過合作社的路子,闖出了發展新高度。2021年,雜瑪多種經營合作聯合社的收益創下新高,達到587萬多元,分紅額319萬余元,人均高達3.2萬元。這個成績,在方圓百里八鄉,數一數二。
但回想創業之初,廣大牧民群眾感概萬千。“2018年第一次分紅的時候,426戶1700名群眾共分到40多萬元,人均分紅僅200多元。”色慶鄉鄉長阿旦苦笑著對記者說。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后,聶榮縣確立“抓兩頭、促中間”牧業產業思路,在各鄉組建“一鄉一社”。在300萬元啟動資金尚未到位的情況下,色慶鄉募捐資金11萬元、牦牛167頭、羊117只,成立了合作社。
“沒有現成模式,一切靠自己摸索。”時任色慶鄉人大主席的阿旦說,由于缺乏創辦集體產業的經驗,只好把牛羊寄養在建檔立卡貧困戶家里,優先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
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合作社該何去何從,依然是鄉里的頭等大事。
其實,色慶鄉也不是沒有經驗可循,朗青村和楚口村由于有懂經營的村“兩委”班子成員,群眾積極配合,管理方法得當,村集體產業一直走在前列。于是,鄉干部多次走訪取經,收獲不少。
“關鍵在于實行‘五個統一’,即統一收集原料、統一運輸、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銷售。”回到鄉里,阿旦等鄉干部明白,要想發展合作社,首先要把“人、草、畜”三者加以整合,變散養為集中飼養,變分散加工為統一加工。
為了避免再次讓村民失望,合作社選址朗慶牧場作為試點,把牲畜進行集中管理,再實行統一擠奶、統一加工奶產品。半年不到,奶產量穩步提升,銷量也很好,合作社收益明顯。
群眾看到了實惠,紛紛要求加入。鄉政府的信心也足了,于是將合作社擴展為全鄉聯村合作社,形成規模效應,并把先進的經營理念在色確、其那、崩杰、夏日拉澤等其他4個牧場進行推廣。
在生產過程中,合作社還從源頭保障產品質量,對畜產品原料實行定點、定時、定人收購,送至片區統一加工,再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出售,提升畜產品標準化、規模化水平。同時,為提升奶制品質量,合作社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購進全自動牛奶一體機、巴氏牛奶滅菌劑、真空包裝機、冷藏車等設備,生產出來的“拉拉”、酸奶、牛奶、酥油等,通過拉薩、那曲和聶榮縣等地的銷售點出售,消費者反映良好。
經過幾年的發展,合作社形勢一片大好,目前已形成“一鄉一社+聯村一社+牧場+一村一合+牧戶”的運營模式,牲畜存欄2400多頭,奶制品平均日加工量2000多斤,帶動200多名當地牧民就業。“分紅額也一年比一年多。”阿旦向記者介紹,2019年底分紅308萬余元,人均分紅達到1400多元;2020年分紅額提高到319多萬元,人均分紅增至2480元。
隨著市場化進程的推進,鄉政府將退出合作社管理,同時吸收更多創業大學生加入,用他們的智慧帶動合作社向高質量發展方向邁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林芝特色旅游產業再上新臺階 百姓“生態飯碗”越端越穩
近日,林芝市巴宜區嘎拉村里熱鬧非凡,原來是進行一年一度的分紅大會。[詳細] -
西藏今年181個重點建設項目計劃投資1404億元
記者近日從西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獲悉,西藏今年共安排重點建設項目181個,年度計劃投資1404億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