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促發展 鄉村振興譜新篇
近日,記者在波密縣古鄉雪瓦卡村茶園基地看到,1000多畝茶園鑲嵌在綠樹青山間,綠茶花、油茶花次第開放,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雪瓦卡村位于波密縣城西北部,318國道、帕隆藏布江南面,平均海拔2600米。
近年來,雪瓦卡村黨支部在帶領群眾增收致富、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方面一直盡心盡力。2019年起,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在規范化鄉村治理模式的助推下,流轉全村全部耕地1020畝,采用“村黨支部+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凝心聚力推動茶產業發展。2021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2.8萬元,人均現金收入2.1萬元。
建強基層黨組織,凝聚人心齊發力
雪瓦卡村黨支部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為重點,不斷建強基層黨組織,凝聚人心齊發力。
雪瓦卡村黨支部按照有利于加強黨的領導、開展黨的活動、加強黨員管理、密切聯系群眾的原則,積極同入駐非公企業建立組織聯建關系,成立了古鄉雪瓦卡村非公企業聯合黨支部,并擇優推薦2名優秀農牧民黨員進入非公企業聯合支部班子,作為村黨支部與非公企業聯合支部交流合作的協調員、組織員。
同時,通過村級黨組織與非公組織聯建,現建成占地千畝茶樹種植基地1個,年產20萬株商品茶苗育苗基地1個,占地20畝高原茶葉品種試驗田1個,“千畝茶田+育苗基地+高原茶葉品種實驗基地”的發展格局已然形成。
可以說,在黨支部的帶領下,黨員同志率先垂范,農牧民群眾高度參與,自茶產業項目實施以來,全村群眾把增收致富定位在茶產業上,全身心投入到茶產業當中。黨員帶頭無償拆除影響茶樹種植的舊圍欄,把房前屋后的閑置地利用起來種植茶樹,不僅方便更好、更快地掌握種植與管理技術,而且為下一步深度參與茶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目前,除了千畝茶田外,全村開展房前屋后種植茶樹30多畝。茶產業已深深融入到群眾的生產生活當中,交流茶田管理技能經驗,比較各自管理的茶田和房前屋后茶樹的長勢,已成為群眾茶余飯后的主要話題,節假日和自己的親朋好友在一起品茶成為了群眾的新時尚。
壯大村集體經濟,鄉村振興“我”先行
在村黨支部、村非公企業聯合黨支部的共同推動和全村黨員群眾的大力支持下,茶產業初具規模、初見成效,鄉村振興的大美畫卷正徐徐展開,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幸福。
發展茶產業以來,雪瓦卡村茶產業累計投資達到4000余萬元,其中通過招商引資由茶企業投資3000余萬元。目前,全村茶產業發展形成了“一田、一地、一園”為主體,房前屋后種植茶樹為補充,孢子粉、靈芝為延伸產品的發展格局。茶產業產生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極大地帶動了群眾增收,真正實現了群眾不離鄉、不離土就近就便就業。
據統計,自2019年底發展茶產業以來,全村群眾通過勞務輸出、機械租賃、流轉土地等途徑實現增收400余萬元,戶均增收11萬余元。同時,還極大地帶動了村集體經濟收入,村集體通過盤活村內集體家庭旅館,產業分紅年增收達37萬元。
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雪瓦卡村以黨建為引領,以產業為基礎,實施德治、法治、自治和治臟、治亂、治違,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積極引導村民共建共治共享,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通過“七五”普法宣傳教育,黨員群眾法治觀念明顯提升;集中黨員群眾智慧不斷完善村規民約,現在許多矛盾糾紛通過村規民約在村內就得以解決,成為村內解決問題的主渠道;不斷規范“四議兩公開”工作,通過“四議兩公開”合法、合規、科學、民主的決策熱點難點問題成為黨員群眾的共識、村里工作的常態;通過每個月的環境衛生大評比,雪瓦卡村的村容村貌時刻保持整潔有序狀態;通過新舊對比教育的深入開展,以及“雙聯戶”創建等活動,群眾思想觀念實現了“要我穩定”到“我要穩定”、“要我治理”到“我要治理”的轉變。
如今,在“千畝茶園”經濟大發展的支撐下,在不斷探索創新鄉村基層治理格局下,雪瓦卡村處處洋溢著勃勃生機,美麗鄉村的生動圖景躍然呈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發展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位于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的羊日崗村,通過不斷挖掘特有的民族文化資源,走出了一條特色文化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子。[詳細] -
3490.5畝!農行西藏分行“金穗生態林”為拉薩增添綠色
實施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對增加拉薩市周邊林草植被,提高林草植被覆蓋率,改善拉薩生態環境,提升拉薩人民生活環境質量具有重要作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