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聶榮縣加強黨建引領助力鄉村振興
一直以來,那曲市聶榮縣黨建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深耕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工作,用實際行動在藏北高原上唱響了一曲“書寫高原一片紅”的贊歌。
強化理論學習,增強思想引領。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全縣各級黨組織立足各自工作情況,結合“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制定學習計劃,開啟“周學習”模式,明確學習對象、學習階段、學習內容、學習形式、學習要求,為有力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遵循。在每周組織的學習活動中,各單位都會開展“微黨課”和“微宣講”;此外,聶榮縣還大力實施黨務干部(共產黨員發展對象)素質提升工程,舉辦黨務干部培訓班1期,參加培訓人數80余人。
提高政治站位,心懷“國之大者”。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主題,按照“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目標要求,全縣各黨支部黨員開展了組織生活會;為不斷彰顯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聶榮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西藏時提出的“要在錘煉黨性上力行、要在為民服務上力行、要在推動發展上力行”的指示要求,在全縣機關黨組織中廣泛開展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窗口創建活動;在縣直機關黨支部中,開展了以“亮身份、樹形象、作表率”為主題的“共產黨員戶”掛牌活動;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全縣各級黨組織中的黨員干部深入基層走訪群眾5000余名,幫助解決問題1000余個。
創新服務模式,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全縣成立15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組建志愿服務隊371個、招募志愿者2516名,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2900場(次),參與人數達6.5萬人(次);在多領域、多層次開展志愿服務的基礎上,針對聶榮屬純牧業縣,群眾居住較為分散的實際,聶榮新時代文明實踐開啟“群眾點單、中心配單、志愿服務隊接單、服務對象評單”的“訂單服務”模式,服務范圍涵蓋理論宣講、醫療救助、環境清理、入戶服務、道路維修、技能教學等9方面,高效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引領鄉村振興。在“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上持續發力,突出干部培訓,舉辦328名新進村班子成員、142名駐村工作隊長縣級集中培訓,確保村(居)力量適應鄉村振興任務需要;打造聶榮縣下曲鄉日入格覺村黨建示范村,“以點帶面、以面促體”,積極探索牧區黨建工作的新模式;開創“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黨建引領思路,實施“黨組織+”“雙培雙帶”“村社共建”模式,抓實抓好牧業產業“六化”舉措,黨建工作同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由各村(居)黨支部牽頭組建各類合作組織104個,注冊資金達11130.28萬元,參與人數4946戶22968人,原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全覆蓋,其他農牧民入社率達34%,并成功培育出聶榮縣色慶鄉雜瑪多種經營合作聯合社等典型代表。
持續夯實黨在農牧區的執政根基。按照“因村選人、因地制宜”原則,選派426名優秀干部充實基層一線,申報鄉村振興專干崗位4名,選派17名優秀干部到村(社區)任大學生村官,并先后組織縣、鄉、村干部,牧民經紀人和致富帶頭人400余人分10批次,前往青海、拉薩等區內外考察學習、開拓視野;組建824名群防群治力量、招募546名“平安志愿者”,構建起黨組織領導下的專業力量與群團力量相結合的“公共服務圈”,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成色更足;深入開展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成功創建生態鄉4個、生態村128個,為群眾端上“生態碗”、吃上“生態飯”奠定堅實基礎;大力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和熱贊,各族群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加牢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蓄力破局 看西藏鄉村旅游“華麗轉身”
據了解,平措康桑珠峰酒店所在的“珠峰小鎮”,是上海援藏助力日喀則鄉村振興的標桿項目。[詳細] -
拉薩尼木縣合作社促增收
近年來,涌現出一大批發展規模好、帶動能力強的農牧民合作社,在增加農牧民收入的同時,也有效帶動了鄉村產業發展。[詳細] -
西藏芒康縣:旅游產業帶動經濟發展
依靠特殊的自然環境、獨特的曬鹽景觀,芒康縣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前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