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進民生福祉 提升幸福質感
“切實把政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讓各族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奔向共同富裕。”此次黨代會報告里的“金句”,字字鏗鏘、句句振奮,在會場內外引發熱議。
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代表、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德慶鎮頂嘎村宣傳文化專干尼瑪卓嘎對頂嘎村這些年的變化可謂如數家珍:全村大力完善基礎設施條件、改善供水系統,修建并完善灌溉水渠,保障正常耕作用水和人畜飲水需求,同時,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她說:“報告強調要從鄉村振興戰略、社會保障體系、生態文明建設等與基層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工作來鋪展未來五年的奮斗目標。作為一名基層黨員代表,報告令我倍受鼓舞,我將以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將本次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到工作中,學以致用、融會貫通,積極發揮黨代表在基層的引領作用。”
報告“金句”:“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近年來,西藏正依托農村社區綜合中心開展自助式互助養老服務等措施,推行老年人醫養、康養服務體系建設。近五年來,國家在西藏投入3.38億元建設59家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國家和西藏投入各類經費1.3億元,逐步推行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醫養康養結合服務、老年人日間照料等一系列社會化養老服務試點工作。為加快推進農村養老服務,今年起,國家在西藏投入專項資金著力打造農村幸福苑建設工作,目前,已投入1億多元用于34個農村幸福苑建設,全區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初見成效。
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代表、昌都市左貢縣扎玉鎮夏庫村第一書記索朗邊久說:“這五年,我們親眼見證了村里發生的變化,水電路訊網得到暢通,基礎設施不斷改善,醫療和養老保險、社會兜底等保障政策實現了應保盡保,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回望過去的五年,西藏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各族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為導向,以廣大農牧區特別是邊境村鎮為重點,著力強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自治區文化廳公共服務處處長米瑪表示,公共服務作為全區公共文化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進一步發揮好十萬文藝大軍隊伍優勢,注重做好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標準化建設、群眾文化品牌打造、優秀文化產品鄉村供給工程、文藝精品創作推送、公共數字文化平臺和資源建設等方面工作,不斷提高群眾文化素質,增強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黨代會報告指出:“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改善和保障民生,是黨委、政府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我們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群眾身邊的小事當作黨委、政府的大事來抓,每年辦好一批民生實事,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實增強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從拉薩市當雄縣牧區搬遷至拉薩市堆龍德慶區桑木村集中安置點的村民桑吉說:“2018年前,在老家牧區時,我們一家主要靠到臨近的城鎮打工來維持基本生活,搬遷到安置點后,我丈夫靠跑運輸給全家帶來了比較穩定的收入,我自己也在安置點擔任婦女主任,現在全家生活條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格桑多吉:實干創造幸福未來
格桑多吉,1985年出生在當雄縣當曲卡鎮,家中有4口人,2016年順利實現脫貧。[詳細] -
杜元文:砥礪奮進 興邊富民
近年來,察隅縣按照“屯兵和安民并舉、固邊和興邊并重”的工作要求,按照區黨委的安排部署,著力改善民生,大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詳細] -
西藏山南市持續推進清潔能源產業發展
近年來,山南市以雅江中游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為抓手,大力推動“產業強市”,促進清潔能源產業穩步發展為區域優勢產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