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特色產業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產業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首要與關鍵,只有實現鄉村振興,才能推動鄉村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的確,對于鄉村振興工作來講,產業是基礎支撐,也是關鍵之策。
當雄,地處西藏中部,西藏第一大湖納木錯湖位于境內,草場資源豐富,是拉薩市唯一的純牧業縣。阿熱濕地,海拔在4300米以上,素有“當雄之肺”的美譽,山上融化的雪水匯集在這里,水草豐沛。成群的牦牛是當地特色資源,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深受市場歡迎。如今,當雄縣大力發展牦牛產業,解開了屬于自己的“致富密碼”,激發鄉村經濟發展活力。
因地制宜,找準路子。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產業富一方人。在脫貧攻堅的奮斗歷程中,通過產業扶貧的先行探索,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只有因地制宜,立足特色才能真正活一片經濟,富一方群眾。鄉村振興亦是如此,只有因地制宜,立足當地資源稟賦才能讓土地更好地孕育豐收和富裕,才能更好助力鄉村振興。近年來,西藏各地因地制宜、積極作為,讓特色產業成為了助力鄉村振興的“金鑰匙”。西藏拉薩市當雄縣積極抓住了當雄牦牛的資源優勢和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牦牛產業,不斷創造效益,助力群眾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能。宜林則林、宜游則游,只有結合自身特色與優勢,發展適合自己的特色產業,并持之以恒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形成品牌效應,才能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多措并舉,激活“造血功能”。鄉村振興是事關廣大農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的工作。技能培訓促提升,當雄縣舉辦牦牛養殖技術培訓班,以理論講解和現場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轉變了傳統的養殖觀念,調動了群眾的養殖積極性,為提高牧戶養殖技術水平,促進鄉村振興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和技能基礎;注重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通過牦牛“入股”的模式,牦牛養殖的集中度大大提升,牦牛肉供給能力增強,且有利于維持當雄縣的草畜平衡,也給每位牧民吃下了“定心丸”。目前,當雄凈土郭慶牧場郭慶村全村共入股1804頭牦牛,入股金額為750.37萬元,入股分紅金額達90余萬元,切實將群眾吸納到產業鏈條之中,建立穩固的利益聯結機制,使群眾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紅利,為助力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動力。
靶向發力,堅持創新驅動。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開局之年,加強特色產業領域科技自主創新是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的根本。過去,當雄牦牛肉大多是以鮮肉形式就近在周邊地區銷售,小部分加工成牦牛肉干銷往外地。如今,當雄縣在每頭牦牛耳內植入芯片,建立起“一畜一檔”的牦牛免疫卡和牦牛數據資源庫,既能追溯到牦牛生長地,又能監控牦牛生活動態,確保牦牛產自當雄,實現了精準管控,做到科學養殖,提升特色產業的科技含量。依托先進的冰鮮設備和互聯網電商平臺,牦牛肉最快兩天即可抵達城市居民的餐桌,肉里的風味物質在運輸過程中也得以最大程度保存。今后將積極申請國家級牦牛產業園區,引進牦牛繁育、養殖、生產、加工、銷售等企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做到“產”無慮,“銷”無憂;深挖牦牛價值,著力提升產業附加值,當雄縣投資300余萬元研發了牦牛骨鮮味汁、鮮味精等10余款食品調味劑,深耕餐飲產業,擴大當雄牦牛的品牌知名度。同時設計具有潮流元素的牦牛絨圍巾、服裝、帽子等各式牦牛制品,努力挖掘產業附加值,打響屬于當雄的特色品牌。
興一個產業,活一片經濟,富一方群眾。當前,全民推進鄉村振興的號角已吹響,需要我們緊緊抓住特色產業的“牛鼻子”,下足“繡花”功夫,持續發力,才能實現鄉村振興,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中國西藏網 文/次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探索產業發展強村促進群眾增收致富
當選為曲嘎強村黨支部書記的索朗平措,一直想著如何把村里閑置的土地利用起來:曲嘎強村人少地多,全村常住人口僅500多人,卻有超過9000畝土地。[詳細] -
為群眾幸福生活再“加碼”——林芝察隅縣各級駐村工作隊為民辦事實招多
察隅縣各級駐村工作隊始終把為民辦事服務作為駐村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提升村級黨組織服務群眾能力、提升村居治理能力等,為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農村而不懈奮斗。[詳細]